【九宫文学】望得见山水(外六首)


望得见山水(外六首)

◎刘源望

撩开一层薄薄的轻纱

小时候砍柴的那条路变成了绿道

柴刀,不用每天去磨了

枯树,都成了林中的一道风景

杜鹃,率领山花烂漫

山雀们不慌不忙

用山歌,享用那些换季的野果子

她们重新阅读山里的生机

引篱笆,引女人,引狗

山顶上的风电,诠释着新能源

小型农业机械,越来越智能

荷塘的倒影

让蜻蜓远离了贬义

废墟,不再任空洞的岁月蹂躏

农家乐,与民俗泡在一起

让农村更像农村,乡愁就繁荣了

大幕山顺势而下的小瀑布

一路扩充队伍

再次聆听港边石板上的木槌声

让那些花花绿绿

从凉亭穿过

九宫山上的恋爱宣言


九宫山上的花鸟草虫

都活到了保护级

盛夏,依然像一个怀春的少女

喜欢摘一朵云彩当胭脂

能动的,能唱的,能飞的

都是自娱自乐

习惯了风雨雷电的鞍前马后

习惯了沉淀的颜值

弯着的,断头的,瘦骨嶙峋的

也是一种洒脱的生存方式

源头,不需要挖掘

展开,远胜于抵达

云中的湖,才是雨的娘家

谁来了都一样

山上那些天荒地老的誓言

都是原汁原味的


这口鱼嘴里的泉

说它口吐白沫就没意思了

说它是源头,明显有点照本宣科

与云中湖这个看点相比

它成了卖点和热点

说它是千锤百炼后的自然流露

鱼嘴是不否定的

假如装个水龙头或者淋浴头

我们是相信渗透,还是相信管子

如此鬼斧神工的过滤

是自然的一种馈赠

你想把它堆在一起去荡漾

只是夸张的事

有人拿瓶子拿桶来装

有人蹲着站着在旁边欣赏

有人甚至去掬上一口

它总是一个口气

我还发现,它的飞沫

像马路边师傅刚做好的糖画

有点甜


山涧里的石头

山涧里的溪水玩点花花肠子

也是字正腔圆的

时隐时现。从下游看

没有坎没爬过

石头就是一个死脑壳

把按摩看成打磨

被穿过了也就穿过了

横竖都是躺着

石头,还乐于被水泡

它有几斤几两,水是知道的

高兴了,随随波

浪几下

沉重了,就蹲出个窝窝


我们每天都在对号入座

第一次坐稳了叫着床

我们坐过的

有怀抱,有摇篮,有凳子

有孙子,有儿子

有父亲,有爷爷

往前往后,都有一个称呼

坐姿,多种多样

找光,找风口,找路和弯道

没有一个人,凭空去荣枯

响动,是一种声音

沉寂,也是一种声音

就像一棵草,总有一颗露珠养着

也如地球上的万物

再大,再高,再快,最后

都得与深刻的土地为伍


腌制辣椒

在同学的农庄里做客

送我一坛腌制辣椒

谁做的?他妻子说他做的

我正疑惑时

同学解释说她做的太酸

为什么?

他手上有汗


双抢时,多想被一朵云盯着

烈日下,就想呼来一丝风

呼来一朵云

你无法把田间的活搬到屋内

比如双抢时的插秧、割谷

你总不能背着一个电扇

打着一把伞吧

草帽,被弯着的腰抵消了

日当午,就是当季

庄稼人,习惯了田野上的风雨

更喜欢一朵云

在天空上的慈悲相

作者简介:

刘源望,男,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生于湖北通山。经济学硕士研究生。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湖北省分会青年诗歌学会为会员。曾任《花木盆景》杂志社社长。诗歌、散文、杂文散见于《诗刊》 《延河》 《长江丛刊》 《中国应急管理报》 《中国绿色时报》 《湖北日报》 《楚天楚市报》副刊及《学习强国》 《长江云》 《卓尔诗歌书店》等报刊杂志和新媒体。

(编辑:徐微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