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天,万物趋于成熟,天高风急,地气清肃,大地收容平定。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养生应重在“收、养”,使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使肺气清降。
秋分后,天气逐渐由酷热转为寒凉,白天虽仍有“秋老虎”的炎热,但早晚皆可感受到凉意,在气候湿热的岭南地区亦如此。
夏秋交接之际,天气时凉时热,早晚温差较大,且气候干燥易伤肺脏,以发热、乏力、流涕、烦躁等为主要表现的秋季感冒开始肆虐。如何预防秋季感冒,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的中医专家们认为:秋季合理养生,保护好肺脏,可增强免疫力,总结出以下养生方法,供大家参考使用。
生活方式调养
1 起居调养
秋季昼夜温差逐渐变大,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风寒,保证头、颈、腰背、下肢的保暖。“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保证充足睡眠作息。
2 饮食调养
秋燥伤肺,应尽量减少进食油腻、煎炸、烧烤、辛辣食物。多喝水,多吃白色食物如白鸭肉、莲藕、山药、薏米、莲子、银耳等,多食用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蜂蜜、枇杷、梨等。
3 运动调养
秋高气爽,保持每日适当活动,如登高、散步、打太极、练习八段锦等,有助于疏解秋季郁闷情绪,提高肺脏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力。
4 精神调养
秋天万物凋零,肺与秋气相应,同时五志归属五脏,肺在志为忧(悲),因此秋天易生悲伤之情。
过度悲忧易伤肺脏,我们要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心态,积极向上,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避免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健康度秋。
药膳养生预防方案
秋季是进补好时节,但也要“辨证用补”,分清寒热虚实,在养生预防药膳上以滋阴润燥、养肺平补为基本准则。
1 玉参焖鸭
材料:玉竹50g,沙参50g,鸭1只,葱、生姜、盐各适量。
做法:将鸭去毛和内脏,洗净放砂锅(或瓷锅)内,放入沙参、玉竹,加适量水,炖至鸭肉熟烂,放入调料即可。
功效:养阴补肺,润燥止咳。
2 百合玉竹鲜淮山炖甲鱼
材料:百合20g,玉竹10g,桂圆10g,鲜淮山200g,甲鱼1只(约500g),瘦肉200g,鸡脚2对,生姜2片。
做法:百合洗净浸泡30分钟,玉竹洗净,鲜淮山去皮切小块;甲鱼宰杀去头、爪尖、内脏,用80度开水烫过,去衣膜,斩件;瘦肉、鸡脚处理后,与甲鱼一同焯水。将所有原料及沸水放入炖盅,加盖,隔水炖2小时,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补肺肾,止咳平喘。
3 杏仁萝卜猪肺汤
材料:猪肺200克,白萝卜60克,杏仁10克,盐适量。
做法:将三种食物同入锅内,加水适量,炖至熟烂。
功效:滋阴补肺,止咳化痰。
4 八仙膏
材料:梨汁、萝卜汁、生藕汁、白果汁、生姜汁、竹沥、甘蔗汁、蜂蜜各200g。
做法:各汁和匀,蒸熟后用玻璃瓶贮存。15g/次,2次/天。
功效:养肺生津、润燥化痰。
预防感冒及调养方剂
预防方一
组方:桑叶10g,杏仁10g,北沙参20g,玄参10g,苏梗10g,杭菊10g,甘草6g。
功效:润燥宣肺。适宜普通人群。
预防方二
组方:五指毛桃20g,防风10g,白术10g,布渣叶10g,大豆黄卷15g,太子参10g。
功效:益气固表。适宜体质偏弱人群及老年人群。
来源:东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