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三民”实践活动•共同缔造】通羊镇:用好“加减乘除”工作法 加强泉港精神文明建设

云上通山报道:(特约通讯员  胡秉昶)通羊镇泉港村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最美庭院做“加法”,从“环境美”到“精神美”,刷新乡村颜值

走进泉港村四组村民许玉义家中,干净整洁的院落里,不同品种的花卉争奇斗艳,散发着清香,让这个农家小院生机盎然。

“之前,院子里堆着很多杂物,经过改造后,里里外外都变了个样,家中成了小花园,越看越喜欢。”提起家里的变化,许玉义笑得合不拢嘴。在他的院子里,闲置的石头砖块砌成了花坛、树木点缀着院落、各样用具整齐摆在家中……这些“接地气”的设计让庭院变得多姿多彩,充满活力。

按照建设“诗画泉港、品质新村”的目标,泉港村把最美庭院的创建作为贯彻落实市、县、镇党代会精神的现实检验,主动在工作标准上提标,在工作质量上提升,在工作能力上提高,在工作效能上提质,紧密结合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广泛动员村民,实现群众自我管理,打造有特色、有文化、有档次的美丽庭院样板,形成立得住、传得开的典型30户,让庭院美化成为习惯,村庄保洁成为常态。

泉港村成立“最美庭院”创建工作专班,配备专门人员统筹协调,定期召开专题座谈会,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坚持层层带动的工作思路,通过党员干部模范带头、最美家庭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村组群众掀起“家家整洁、组组清洁”自主治理行动高潮;开展“乡贤对农户”活动,形成了“美丽庭院”创建的“共同体”,由乡贤、村妇联主任和党员带动、指导村民打造自家的庭院,以环境美带来了行为美、心灵美、精神美。

生活垃圾做“减法”,从“小家美”到“大家美”,整治全域清零

保洁员、护林员、水库管理员作为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主力军,所面对的最大敌人就是各类生活、建筑垃圾,以前泉港村对此三类人员动员力度不够。为切实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真正把生态环保各项工作抓严、抓实、抓细,泉港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资源对工作突出的予以表彰,增强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提升凝聚力,为更好地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营造浓厚的氛围。

按照“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工作方法,坚持对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治理、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与增强末端处置能力并重,不断健全垃圾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做到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全面清零、村域内陈年垃圾全面清零。截至目前,全村共清淤沟塘3口、清理乱搭乱建2户、清理残垣断壁4处、清理河道垃圾400米、清理生活垃圾100余吨。

文明实践做“乘法”,从“你和我”到“一家人”,深化为民服务

自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泉港村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建立“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服务机制,逐步形成“党员示范、乡贤引领、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做深做实对农村群众的宣传、教育、关心和服务,巩固强化“一家人”理念,不断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在泉港村,像许细妹这样的理论宣讲志愿者还有很多,这些志愿者或是村里出去的机关工作人员,或是村“两委”成员,或是村里的道德典型、乡贤,他们利用农闲时间,通过道德讲堂、入户宣讲等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要把‘高大上’的政策讲得接地气、通俗化,群众才能易懂爱听。”泉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许善行介绍,除了及时将党的好声音、好政策传递到基层群众的心中外,该村还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宣传科学理论和身边典型的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依法治国理念、普及推广农业种植技术等。

陈规陋习做“除法”,从“独角戏”到“大合唱”,创树文明新风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走进泉港村的文化礼堂,精巧的舞台周围摆着十张八仙桌,厨房内锅碗瓢盆一应俱全。“村里这些年办酒席铺张浪费,累了自己也麻烦别人,攀比的风气也越发严重。现在村里免费提供场地,谁家有事我们志愿者帮帮忙,再喊一个厨师,我们吃的实惠放心,热闹喜庆一点也不比外面少。”志愿者许先家说。2019年,泉港村建设文化礼堂,引领群众从思想认识上求突破,从精神面貌上求革新,推动“移风易俗”“除陋习树新风”,让健康向上的家庭风貌蔚然成风。

“以前我们村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的情况比较严重,水涨船高的礼金给村民们带来了不少困扰,多方劝阻实际效果也不假。近几年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村“两委”、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提倡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我们的文明意识明显提升。”走进泉港村文化礼堂,咸宁市政协办公室驻村工作队队长刘宁帮忙介绍起了村里的“一约四会”,近年来村里积极发挥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的作用,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管理的积极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泉港村村干部许生贵介绍,除了通过“一约四会”对村民行为进行规范外,泉港村还注重挖掘村里的好人好事,定期开展“好人好事”“好邻居”“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选出了一批群众看得见、望得着、学得了的身边典型,在村里营造了人人争当榜样、人人尊崇典型的氛围。

(编辑:谭茜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