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人民满意的标准是不断进阶的

本周,湖北隆重表彰了第四届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一头连着“国之大者”,一头连着民生“小事”,让人民满意,是他们不懈追求的价值标准。


——2021年,哈尔滨呼女士遭遇网络骗局,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打了武汉12345,接诉后,武汉市民热线迅速介入协调,一个星期就帮她拿到了退款。呼女士感动地说:“一个外地市民的求助,没想到武汉市民热线也这么认真、这么负责!”

——2019年,在向国家申报排水防涝项目资金时,襄阳市发改委公务员郑传兵对上百个排涝点的情况如数家珍、说理充分,评审组很满意,最后加了一个问题:“你怎么了解得这么清楚?”他说:“因为这些点位,我都去过!”

——今年3月,疫情对汽车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湖北部分车企面临断供,省经信厅经济运行处第一时间向广东、上海、吉林等省市经信部门逐一去函,对接联系29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帮助企业在一周内迅速恢复生产。熬过了“断气”危险的车企,很满意。

这一个个沉甸甸的“满意”,既是对这些人民公仆“辛苦指数”的肯定,也是对他们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准的肯定。面对新阶段、新挑战、新期待,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除了要做好夙夜在公、奔波忙碌的“勤务员”之外,还必须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来评价和检验,做懂管理、懂业务、懂政策、谋发展的排头兵。

武汉12345,去年一年受理群众诉求518万件,满意率近95%,背后是做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总客服”的能力。

郑传兵不仅在信息化领域懂政策、懂业务、懂技术,还跨界成了土建领域项目审批管理的行家里手。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领跑全国12个工业大省,背后离不开经信系统专业队伍的统筹调度。

让人民满意,既要用“辛苦指数”换来,更要用“管理智慧”和“发展指数”换来。只有把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搞得更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才能让“人民满意”不仅蕴含着情感的认同,更闪烁着发展的光泽。

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