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焦姣 特约记者 孔帆升
8月24日,烈日当空,通山县大畈镇和平村农家人种养殖合作社,看着一台台自动旋转喷灌机开始作业,密集的水雾均匀地喷洒在果树上,灌入泥土,合作社负责人阮绪彬脸上的笑容逐渐舒展。
“新采购了3个固定的自动旋转灌溉机,1个可移动旋转灌溉机,不分白天黑夜,尽最大努力抗旱自救。”他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说。
阮绪彬是和平村返乡创业人群之一,他的示范园共有果蔬种植面积80余亩,果园里种有橘子、枇杷、红美人、红心柚、红心猕猴桃等多种水果。
“抗旱不等人,自救不等不靠。”阮绪彬表示,这种自动化灌溉机自动化程度高、控制面积大、适应性强,与地面灌溉相比可省工90%以上,能昼夜自动喷灌,工作效率很高。最近天气炎热干旱,他每天都会灌溉满8小时,直到下大雨为止。
目前,经过20余天的努力,果园大部分果树解了渴,只有少数猕猴桃受到干旱影响。“预计10月份能收获10000斤水果。”阮绪彬说。
因农家人种养殖合作社未架设用电专线,果园一抽水灌溉村民便容易用电紧张,通山县医疗保障局驻村工作人员积极协调,错开用电时间,也帮果园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
和平村党支部书记张有军介绍,周边乡镇不等不靠、主动自救的果农和种粮大户还有很多,他们尽最大努力减小损失,全力恢复生产。
据了解,该县在引导农户抗旱自救的同时,已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70余万元,组织5055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抗旱援救,累计灌溉农田3652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