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 察民情 解民忧 暖民心】通山县大畈镇答好防溺水“安全卷” 守护“安全一夏”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石洪锦 邓福帅)入夏以来,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尽最大努力减少学生溺水事件发生,切实保障学生生命安全,通山县大畈镇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统筹抓好“人防”“物防”“技防”各项举措,用心用情用力织牢防溺水“安全网”,截至目前,尚未发生青少年儿童溺水事件。

强定力 聚合力 联防联控“防溺水”

大畈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始终把防溺水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大抓落实、快抓落实、抓好落实”导向,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防溺水工作落实实处。镇级层面先后召开防溺水工作动员会、部署会、推进会、再动员部署会、督办会等,会上周密安排、会后督查落实成为常态化;成立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制发防溺水工作方案,按照“看住水、管住人”要求,公安、教育、应急、民政、水利、规建办、妇联、团委、卫生院、村(社区)等拧成一股绳,各司其职,联合发力;全面调动机关干部、志愿者、公益性岗位人员、监护人等多方力量共同开启“政社联防”共建平安水域新模式,形成防溺水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

抓排查 除隐患 点线结合“防溺水”

“隐患就是事故,预防重于泰山。只有我们排查到位了,学子门口的隐患就少了”“要迅速开展涉水领域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大畈镇紧抓暑期重要时间节点,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依托“网格化”管理,以村为单位,成立党员志愿者防溺水巡逻队,采取定点、定时、定水域“三定”模式、网格执勤与车巡步巡相结合等机制,加大加密对河、库、塘等重点区域巡逻力度和频率,对在水域附近徘徊的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劝导,告诫尽快离开。截至目前,累计排查100余次,整治隐患2处,救助轻生精神患者1人。

多维度 广宣传 强化学教“防溺水”

“尊敬的家长,你们好。天气炎热,请家长监督看护好自己的孩子,不要私自外出,严禁到河边玩耍、游泳,珍爱生命,谨防溺水,远离危险……”8月21日,大畈口音版的安全提示语在长滩村村委会大喇叭循环播放。防溺水知识,人人须知、必学。大畈镇打出“线上+线下”组合拳,全方位、多角度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线上:利用微信、工作群、电话短信等发布防溺水信息,营造浓厚宣传氛围;线下:全镇14个村(社区)大喇叭、护林员随身带的小喇叭播放防溺水宣传音频、镇村干部入户宣传防溺水知识,水域沿途设立醒目警示牌35处,悬挂宣传条幅20余幅,先后举办了暑期“希望家园”隐水村支教点防溺水主题安全教育课、防溺水知识竞赛、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水上安全教育培训等活动,全体教师对1000余名学生全部登门家访到位,进一步提高家长和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未成年人识别险情、遇险自救的能力,严禁当“孤泳者”。

提技能 促应急 防微杜渐“防溺水”

8月4日,大畈镇邀请县“红十字会”开展初级急救技能培训,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以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员操作训练为重点组织实施,经全面考核,全镇首批村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志愿者、村医共47人成为初级红十字救护员,并持有《红十字救护员证》。今年以来,大畈镇制定完善防溺水安全应急预案,添置救生竿40个,开展应急演练2次,推动防溺水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编辑:谭茜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