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牢记使命 做好县域经济的主力军

●本版策划组稿:阮向东 汪丽娜

今年以来,通山农商行把“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贯穿金融服务全过程,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以支农、支微、支实、支贫为己任,推动微贷业务向农村延伸,为农民致富增收、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全力当好“乡村振兴主办银行”,不断引入金融“活水”持续浇灌实体经济。截至7月末,各项贷款余额53.50亿元,较年初增加4.34亿元,微贷余额22.07亿元,较年初增长5.57亿元。

迈开步子 用心支农支小

县域经济的主力军是个什么样?通山农商行的答案是,满足县域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让农民贷款像存取款一样方便,让中小微企业及时获得资金支持。

“你们这个授信,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这下我老婆即将生的第二个小孩,奶粉钱就有了”。刘家岭村支书陈希称赞道。

在通山农商行工作人员去对接刘家岭村后,村支书陈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办理了签约授信手续,公示授信后第一时间一次性就提取了5万元“荆楚小康贷”,体会到手机线上提款的便利快捷后,他逢会必讲、逢人就夸农商行的政策好,一举成为了农商行“微贷助力乡村振兴”政策的代言人。

“感谢通山农商行的好政策,在我资金紧缺时雪中送炭,让我更坚定了创业信心”。在宝石加油站附近开了一个田园农庄的一组村民刘广明感慨道。因较多单位客户及熟客都是赊账的,到年底才能结账。通山农商行工作人员对其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后,及时进行三方评议,用最快的速度为其授信5万元,随后,手把手教他用手机进行提款,在看到这笔钱到账的时候,刘广名心里乐开了花。

同样受益的还有刘家岭村一组开垃圾车的刘广辽,一个孩子在通山一中读书,另一个孩子在大学读书,通山农商行宝石支行给他授信3万元,他很开心,说孩子的学费心里有谱了。在给他授信以后还为周边的朋友邻居介绍农商行荆楚小康贷,对农商行的上门服务表示肯定。

“以前总觉得贴息贷款办理很难,可没想到手续这么简单,利率还低,真是太感谢农商行了。”近日,经营木材加工业的郑宗炳在收到通山农商行发放的20万元“青创贷”后喜笑颜开地说道。

今年三月初,郑宗炳接到嘉鱼县同兴木业有限公司的订单,因该订单量较大,成交后利润也相对可观,但前期需要自己垫资买木材,资金量有点大,正在为资金犯愁之际,该行杨芳支行客户经理了解到情况,主动上门对接,结合实际,为其推荐“青创贷”产品,一解其燃眉之急。

该产品以返乡农民工、创业青年、复退军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扶持农民、创业青年增收致富为目的,通过给予信贷支持、提供优惠政策等措施,帮助其解决经营中的资金困难。该类贷款程序易、利率低、放款快,备受广大客户青睐。

数据显示,通山农商行秉承着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理念。不断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拓展金融服务广度、强化金融服务力度。截至7月末,该行累计投放“青创贷”5535万元,帮助327名农民和创业青年走上致富路。

一直以来,通山农商行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力当好乡村振兴主办银行,开展对接宣传、资料收集、评级授信等工作,用心、用力、用情深耕农村,全力帮助农户、个体户、新型涉农经营主体发展。截至当前,该行已为29680户农户授信,授信总额95467.67万元,其中发放荆楚小康贷5411笔16063.75万元;精准脱贫贷2819笔15881万元;发放农村安居贷、农e贷、亲情农贷共5890笔28540万元;发放码商微贷6940笔 60458万元。

甩开膀子 用力服务地方

用通山农商行的话说,农商行服务地方是职责更是本分。因为农商行扎根地方,所以必须服务地方。

通山农商行积极应对疫情挑战,履行金融职能,主动担当作为,深入推进“小微金融店小二 三大银行农商行”主题活动、“万名员工进小微 金融服务我先行”“送码授信暖人心”等专题活动,全力支持疫后重振和企业复工复产。

受疫情影响,位于大畈板桥村的钓鱼台、烧烤基地等迟迟才对外营业,而且现今人流量也没有往昔多,但湖北乡村园林旅游开发公司负责人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多谢你们的资金支持,我心里的这个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眼下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在通山农商行为湖北乡村园林旅游开发公司办理完200万续贷后,其公司负责人如释重担地说道。

湖北乡村园林旅游开发公司主要经营室外健身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园林绿化、餐饮等项目。因其全面配套的娱乐设施成为当地居民户外聚会放松的首选场地。受疫情影响,往日人山人海的“观光胜地”变得无人问津,而场地费用、维护项目的工人工资、无法对外销售的果园的果子……一下子使该公司陷入了困境,资金入不敷出。该公司负责人正在为还贷款一筹莫展之际,通山农商行主动上门对接,结合公司实际,为该公司办理续贷业务。

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只出不进的困境,通山农商行主动出击,采取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减少企业资金压力,协助企业渡过难关。今年以来,通山农商行已办理续贷业务461笔,累计投放金额27.09亿元,切实缓解客户的资金压力,助力当地经济持续稳健发展。

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紧紧围绕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紧扣“小微金融店小二 乡村振兴主办行”活动主题,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通山景元燃气有限公司0.48亿元、通山县星舟水治理技术有限公司0.27亿元、湖北厦铺河水利水电发展股份有限公司0.14万元。积极对接辖内产业链核心企业,确保辖内优质稻米、生猪、特色水产等10条农业主导产业链对接覆盖面达到100%,信贷支持率达80%以上。

积极争创精品金融示范区。建设“普惠金融工作站”新阵地,推广“整村授信”新模式,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新业态,按照“村银共建+金融村官”的方式,深入推进“863”数字化整村授信三年全覆盖,整村授信覆盖面达到90%以上。

发放咸宁首笔林业碳汇质押贷款。5月11日,咸宁市林业碳汇建设座谈会暨首笔质押贷款签约仪式在通山农商行举行。通山农商行与通山县幕阜山森林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约林业碳汇质押贷款,以“碳排放权”质押的方式为企业授信100万元。该笔贷款的发放开创了咸宁市森林碳汇交易的先例,也是该行实施绿色信贷的创新实践。

“碳汇贷”是指为从事林木培育、种植或者管理的企业专门设计的创新信贷产品,以植树造林产生的碳汇收入作为还款来源,以预计可实现的森林碳汇收益权作为质押。

一直以来,通山农商行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发挥通山森林资源优势,积极践行“绿色信贷”理念,将信贷资源优先配置给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节能、环保型企业等绿色低碳发展。截至目前,该行累计投放绿色信贷余额2.05亿元,累计服务绿色低碳企业或项目近百个。

撸起袖子 用情为民解难

今年以来,通山农商行组织开展了“三大劳动竞赛”活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宣传引导、分类指导、统筹督导,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全力打造“替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帮企业纾困”的金融“店小二”。

怎样察民情?通山农商行给出了明确的说法——我们每个人,既是银行的员工,也是银行的客户,大部分都有房贷,人人都有工资卡、手机银行。我们自己办理这些业务时,是不是很顺畅?这些产品,我们自己用着方不方便?如果好,我们是不是应该让别人也能享用;如果不好,我们是不是应该进一步改进。如果我们自己去银行办事,我们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对待?很多事情,只要推己及人地想一想。

怎么解民忧?通山农商行给出了明白的答案——人生总是充满忧虑,为他人解忧,也是在为自己解忧,因为帮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为民解忧没有终点,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作风,改进自己的工作,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之忧,解放支行生产力扩大信贷供给,压降运营成本创造更大让利空间。

怎样让民心暖?通山农商行给出了明晰的标准——为老百姓、基层员工解决了实际问题,民心自然就暖,但还需要让温暖一直持续,一直升华,不能乍暖还寒、阴晴不定、一曝十寒。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系列制度机制,把这些都固定下来,成为行动指南;需要建设企业文化,把这些都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成为行动自觉,让我们的日常工作不断地推动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对此,通山农商行按照“三大劳动竞赛”活动要求,干部员工分时段、分团队,深入农区、社区、商区、园区,密切联系群众,解民所需、解民所难。同时,该行在各支行网点所在地开展各类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向群众讲解防范电信诈骗、非法集资、存款保险、征信修复、民间借贷、买卖银行卡等金融知识,并广泛宣传各类金融产品和相关政策。截至目前,该行共开展各类金融知识和金融政策宣传达40余场,累计发放宣传折页达6000余份,接受现场咨询达400余次,受到现场群众的一致好评。

通山农商行干部员工每到一处,都认真听取各类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需求,帮助群众和企业看现状、找问题、谋出路。在黄沙铺镇梅田村、南林桥镇高桥村,杨芳林乡高桥头村,该行“整村授信”拉练小组有序开展了信息采集、汇总、建档及三方评议工作。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三个月来,该行新增预授信客户7935户,签约客户数448户,新增用信1517万元。

在实践活动中,通山农商行通过“红马甲”走访小微企业和个体户,面对面现场解决客户的合理诉求,通过提供快速高效的信贷服务,为其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在通羊镇李渡村明水湾的通山县新蓝云石业有限公司,该行工作人员通过走访企业生产车间,得知企业近期有融资需求,在仅十余天时间里,主动为该企业提供了50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解决了企业当下“融资急”的难题。在南市路步行街,该行工作人员通过5分钟“送码上门服务”,现场完成进件配码工作,为客户解决了“收款难”问题。自“三大劳动竞赛”开展以来,该行各项贷款净增13314万元,扫码付业务净增921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