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深处巡山人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张凯在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脚下,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常身着迷彩服,无论春夏秋冬,基本每天行走10余公里,一周得走上百余公里。有时渴了喝一口山泉水,饿了啃一口干粮,在林子里一走就是一天。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以绿色、生态闻名,山林深处却人迹罕至,树林茂密幽深,常给人一种神秘感。

“平底球鞋、水壶、大草帽”是这群人必不可少的装备,巡山“三件宝”,一件不能少。

173.99万公顷森林,苍翠青山,炎炎夏日,他们冒着酷暑,顶着烈日,常年拉网式巡山。

小源口管理站站长徐臣树介绍,大山上住的人少,有时走上几个小时都难碰上几户人家,水壶必不可少。一走一整天,路程太远,脚上常走出水泡,穿平底球鞋要好些。还有那种帽子沿口一点的草帽,就是大家的遮阳伞。这“三件宝”,职工们每次从站里出发,都必须提前整齐备。

特别是今年夏天,天气极端炎热,多数高温达40℃以上,穿梭在高温炙烤下的山林里,空气潮湿闷热,有时大气都喘不上来。

前些年,全面实行林长制,每个职工山林管护范围和履职责任进一步明确、夯实。

只要天不下雨,早上五六点钟凉快就得赶快进林,晚上七八点钟回到站,早出晚归。回来时头发像水洗过一样,衣服会被汗水反复浸湿好几回。

防火、动植物保护、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违规行为。但对他们来说,多巡一片山林,心中就多一份安心。

巡山护林基本单枪匹马多,有时会有野兽、毒蛇出没,大大小小的跌打损伤很多。西隅口管理站程正发站长告诉笔者。

山路两边都是干枯的树林和草丛,一旦有烟头从行驶的车辆中丢出,那就很容易引发火灾。虽说重点防火期已基本结束,但大家心里都是绷着的,不敢有一丝放松。

多年行走于山川林间,他们熟悉珍稀动物的“脾气”,能一眼认出“外来物种”。走进辖区村庄,从人到动植物,他们都“门儿清”。

守住绿水青山,就是守住了金山银山。

这些年,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滥砍滥伐、违法狩猎、毁林修路的现象少了,许多珍禽兽类又重回山里,珍稀濒危植物得以保护。山上林木丛生,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发展态势强劲。最关键是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火灾。

“避暑胜地九宫山就在我们管护片区的山顶,职工们好些年都没上去凉快过。”

作为这片绿色的守护者,能让森林平静和谐,动植物栖息生长,我们就心满意足了。程正发笑着说......

(编辑:葛素文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