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阮胜利、唐成、徐涵报道:连日来,通山县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且持续在38℃以上,各乡镇均出现旱情,该县积极采取防控措施,确保最大限度降低农作物损失。
风吹稻香,又到粮食丰收时。走进田间地头,一眼望去,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沉甸甸的稻穗涌动起金色的稻浪,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眼前。
“这个再生稻确实好,产量高、耐高温。你们看,这一块田就收了好几车,价钱也好!”8月18日,在通山县南林桥镇湄溪村乡林合作社再生稻种植基地里,收割机、农用运输车来往穿梭,将颗粒饱满、黄澄澄的稻谷尽收其中。“一种两收”再生稻的头茬成熟,让合作社负责人陈卫星兴奋不已。眼下,200余亩再生稻相继开镰收割,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收获景象。
“这还是头茬,10月份,还能再收一茬呢。”陈卫星说,从目前测产情况来看,他种植的再生稻头茬亩产最少能收获1400斤,较去年亩产1200斤每亩增加了200斤,总产量30万斤左右。目前乡林合作社种植面积500余亩,带动当地100余户农户增收。
据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再生稻耐高温,产量高,目前乡林合作社种植面积500余亩,带动当地100余户农户增收。此外,由于此次收割较早,留茬较短,二茬产量预计能达500斤以上。真正实现了一种两收,亩产吨粮!
陈卫星介绍:“我们合作社今年再生稻的头季产量,亩产一千四百多斤。大旱之年,农业局送来技术指导,抗旱物资能够及时送给我们,联合电力部门及时给我们抽水灌溉,才能够保证我们的产量,再生稻的头季才没受到旱灾的影响。”
今年来,在极端高温和重度干旱的双重压力情况下,县农业农村局组织12支抗早技术指导小分队分赴各乡镇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根据作物种类、苗情旱情,及时浇水灌溉提高土壤墒情,采取杂草、秸秆覆盖,松土、培土等措施增强作物抗旱能力,确保了再生稻重旱之年获丰收。
通山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机化管理股股长雷鸣告诉笔者:“我们采取‘5+2’的工作模式,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科学抗旱。截止目前,我们共投入了两万多台设备,累计灌溉超过了三十万亩,为通山抗旱保丰收战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