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通山】湖北卫视聚焦通山抗旱|山口村打井记(下)

昨天我们播出了咸宁通山县大路乡山口村打井的故事,这口井打得怎么样了,来看记者最新发回的报道。

经过第一天白加黑的努力,塌方的风险终于排除了,但要打出水,并不是一件易事。第二天早晨六点,师傅们就开工了。

湖北汉道钻井公司打井队长万建:“我们打井一般都是先打土层,再打岩石,现在不知道土层有多深,打到岩石了,才知道有没有水,水在哪个位置。”

太阳刚过正午,突然,一股黄色的泥水喷涌而出,把打井师傅全身打湿,但队长告诉我,这只是土层沁水,并不是地下水。失望过后,枯燥的钻头声显得尤为刺耳,一整天,镀锌钢管钻下去,一根接一根,仿佛没有尽头。

湖北汉道钻井公司打井队长万建:“打的话(以前)都是下12米,两根钢管,我们今天打到这里有24米,下了四根钢管,这个土层很深。”

一整天,没有惊喜,大家在辗转反侧中过了一夜。第三天一大早,附近的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过来,带着自家地里的西瓜、房前屋后树上的红枣,给打井队送去。午饭时间,离得最近的老严把做好的饭菜端了过来。

咸宁通山县大路乡山口村村民唐细清:“我们也帮不上忙,给他们吃,添加下力气。”

吃完饭,大家抓紧干,下午三点多钟,钻头的声音突然变得更加刺耳,这意味着打到岩石层了。

湖北汉道钻井公司工作人员仲团圆:“打岩石层的话就比较快,大概一根钻杆的话3米,4到5分钟就可以打完,担心的溶洞今天没有碰到。”

第四天开始,大钻头换成了小钻头,泥浆混合着岩石的黑色液体陆陆续续喷出来,希望来了,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原以为一切顺利,可到了晚上,钻头突然出了问题。

记者:“钻头断了没有?”

工作人员:“钻头没有断,里面有个东西卡住了。”

记者:“这个断了的是什么。”

工作人员:“这个是橡皮圈,橡皮圈把这个(铁环)固定着,这个散了就这样卡住了,卡住后就不动了。”

记者:“那现在怎么办呢。”

工作人员:“现在我们换个橡皮圈就可以了。”

马不停蹄干到第四天下午,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终于来了,水眼找到了!此时,井已经打到了地下261米,村民们问讯陆陆续续涌过来,打井队安装水泵往外抽水。按照经验,至少还要大半天时间,把浑水抽净,让清水出来,不少村民一夜未眠,等着出清水的那一刻。

记者孙海迪:“今天是打井队打井的第五天,现在是早上7点,我们可以看到管子里开始有源源不断的清水流出来,水量还是非常大的,而且水很凉。”

村民:“就是高兴嘛!这个水比我们家里那个水要凉快一点,很干净!”

咸宁通山县大路乡山口村支部书记严国兵:“现在打出来之后已经超出200吨(每天),我们三个(蓄水)池加起来全部用上只有170吨,老百姓用水源已经是足够了。”

山口村的第一口深井,终于诞生了!乡长还给大家带来一个更好的消息。

咸宁通山县大路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夏照山:“我们县里解决城区自来水管网二期改造工程也在实施,预计今年年底,我们山口村全体村民都能够吃上县城区的自来水。”


来源:长江云(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孙海迪 咸宁台 罗世喜 通山台 王贤波)

(编辑:葛素文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