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程思甜)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通山县境内出现高温和旱情,大畈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全镇上下凝心聚力、全力以赴采取多种措施抗旱救灾。
党建引领,一盘棋统筹推进。应对高温旱情,大畈镇多次组织全体镇干部、各村(社区)支书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抗旱救灾工作会议,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摸清家底、算清缺水账,全面掌握现有水源条件和用水需求,优先确保人畜饮水。镇党委多次深入村组指导抗旱救灾,督促责任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抗旱救灾工作因地制宜、抓实落细。
多措并举,一股劲真抓实干。面对部分村民组生活用水短缺问题,大畈镇将绿化洒水车“变身”为便民送水车,为饮用水困难的群众运送生活饮用水,特别是对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困难群体开展送水上门志愿服务,到目前为止,共计为全镇1169位群众配送饮用水60吨。得知白泥村三、四、五组朱玉龙人饮蓄水池水泵故障后,县、镇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迅速开展维修,有效缓解了安置点群众日常用水燃眉之急。
重点突出,一条心共谋“凉方”。在保民生的同时,大畈镇紧密关注农业生产,要求驻村干部深入村组、靠前指挥,摸排农业受灾情况。对已经出现旱情的农田、枇杷、橘橙等重点基地,利用抗旱设备,进行抽水灌溉,全力补救,稳产增收。截止目前,共动用32台水泵用于田间机械灌溉,按照旱情程度,分批次、分时段投入使用,最大程度降低群众经济损失。
高温旱灾发生以来,大畈镇先后动员镇村干部、党员200余人次进行抗旱,面对持续的旱情,大畈镇将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按照“先生活、再生产”的原则,做好调水和节水计划,将滴滴水流汇聚成民生福祉的汩汩“甘泉”。
(编辑:阮百川 (实习)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