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通山:中国农科院科技小分队来通山指导抗旱保秋粮工作



针对当前旱情,农业农村部协调中国农科院派出多组科技小分队分赴湖北抗旱一线,指导科学救灾。8月15日,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郑天清组成的科技小分队深入通山抗旱一线,指导科学抗灾夺丰收。


科技小分队一行来到通山县南林桥镇石门村,实地查看水稻、红薯等农作物长势,了解受灾情况。村民汤亚美今年种植了11亩中稻,高温热害影响了中稻的灌浆结实,使结实率有所降低。在汤亚美的稻田里,专家们实地查看水稻长势,指导汤亚美科学抗旱。

郑天清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

现在再浇水的话产量变化也不是太大,它不会再开花了。本来是整个完整的穗子,现在底下将近有三分之一都是瘪的。就是把这个已经灌上的,让它充实度再好一点,减少点损失。

出梅以来的晴热高温天气给通山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截止8月15日,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2.8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受灾面积9.34万亩。根据通山的农作物受旱情况、地理环境以及水源条件,专家们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郑天清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

现在就是从这个穗子看,它上部都已经黄熟了,底下的还有还有很多的空瘪的地方。如果在这个时候呢还能够再补一点水的话,他可能还能挽回点产量损失。然后刚才看那边可能还有一些田里头,像这种这个可能有稻瘟病,但是并不是很严重,现在主要就是旱的问题。

陈朝汉

通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专家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县农业局将根据专家的建议进行分类指导,制定相应的抗旱、减灾的相关的措施,包括田间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还有绝收面积后期的补种、改种,并在全县宣传和发布。

云上通山报道(咸宁台 罗世喜 通山台 王贤波 王姚 通讯员 冯伟)(编辑:谭梦星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