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广州、深圳、吉林、上海疫情造成的供应链中断迅速传导至全国,4月国内汽车产销下滑近47%。
产业链断裂、国际局势动荡、全球经济复苏举步维艰……在这种大环境下,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产业链长、技术性高、带动性强等优势,顶着巨大压力冲出重围,抢占汽车新赛道、一路跑出加速度!
前不久,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在报告中提到,要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为重点,打造“汉孝随襄十”为重点的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建设全国汽车产能基地。
从产业地域布局来看,湖北抱团发展、南北列阵:
北部的“武汉城市圈”、“襄十随神”城市群发挥传统优势,加速锂电布局,凭借全省90%的整车及零配件产业,合力顶托新能源整车制造;
南部的“宜荆荆恩”城市群擅长化工材料,打造新能源电池的“粮仓”,依托全国20%的磷矿资源,以及精细化工优势,在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领域发力。材料端建设、电池回收,车用动力电池、新能源电动车等项目正不断推进,南部列阵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全产业链已基本画圆。
宜荆荆恩作为南部列阵,传统的优势是具备良好的化工产业的发展和绿色生态发展的优势,北部列阵主打汽车零配件的提质增效升级和整车的制造,南北遥相呼应齐头并进,共同打造万亿级的新一代汽车产业。
疫情冲击导致供应链断裂,对全国汽车产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而湖北作为中部汽车产业集群的代表首当其冲。于是,如何打造更具韧性、安全可控的汽车供应链,重塑汽车产业链新生态成为湖北汽车产业的必答题。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曾经长期位居榜单前列的蔚来汽车,4月份销量在造车新势力中排名垫底,究其原因是大部分零部件供应商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供应链中断,造成库存消化后无法维持生产。
“为应对供应链风险,蔚来计划在主机厂半径100公里范围内打造近地配套供应链,让一级供应商的比例从60%提高到95%。”蔚来产业规划副总裁吴洁说。
目前,湖北借助整车厂的加速云集,引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企业迅速聚集。
在产业链的上游,围绕东风汽车、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智新科技等头部企业,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充分布局;在产业链的中游,小鹏、路特斯等新势力车企已入驻湖北,东风岚图则填补了湖北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的空白;在产业链的下游,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提供着丰富的自动驾驶场景,充换电设备正快速布局。
除了全产业链持续协同创新以外,湖北的车企也正日新月异地完成转型升级。
据悉,武汉经开区目前汽车产能约为200万辆,其中大部分为燃油车,未来2到3年,将通过新建和改造现有整车厂,让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到50%甚至更高,产能突破百万辆,成为国内排名前列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基地,并由此带动近千亿规模电池、电机、电控、传感器等供应链市场。
作为湖北省、武汉市汽车产业链“链长”,东风汽车也在加快近地化布局步伐,将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区域化汽车产业集群。
“即使遇到突发性疫情和自然灾害,可以充分发挥区域性汽车产业集群的互补作用,确保供应链安全可控。”东风汽车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说。
日前,商务部等17部门发布了《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旨在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持续改善民生。在此前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中,同样提到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投资建设运营模式等。
汽车产业是湖北经济大厦的重要支柱,而发展新能源汽车则是湖北从汽车大省迈向汽车强省的必由之路。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对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稳定经济基本盘、形成绿色增长引擎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湖北省汽车专项行动在补贴范围、补贴期限、补贴标准等一些方面均有变化。5月25日,在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经信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盛章学介绍了湖北在鼓励汽车消费方面的具体举措。
盛章学介绍,我省将实施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8000元/辆;转出旧车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5000元/辆,相比去年,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均有所提高。
同时,武汉十部门也联合出台《武汉市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工作方案》,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3000元购车大礼包。《工作方案》还提出,2022年,武汉力争更新新能源出租车14000辆、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800辆、新增新能源城市货运车1000辆。
与此同时,为了精准服务社会新能源汽车,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湖北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上也在不断跟进。今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北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明确提到,到2025年,湖北充电桩达到50万个以上!
前不久,和鄂州花湖机场一起投运的还有机场内湖北最大的充电桩群,这是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在湖北建设的规模最大的充电桩群,可同时为278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预计年充电量可达123.02万千瓦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709吨。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