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特约通讯员 胡秉昶)通羊镇积极探索“农家书屋+”运营发展模式,鼓励农家书屋和基层各类设施、场所、项目相结合,设立多种形式的阅读服务点,不断推进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和延伸服务。积极探索多元化运行模式,整合区域图书资源配置,强化农村群众主体作用,按照“多元化共建、多方位互动、多视角宣传”的思路,通过“建、管、用”三措并举,在农村建设惠民“农家书屋”,全力打造农村群众的精神家园,把文化服务延伸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切实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理清思路找关键,统一标准建好
为确保“农家书屋”建设顺利推进,结合实际编制“农家书屋”全覆盖、全达标建设规划。摸准村情民意,按照方便群众借阅的要求,因地制宜选点布局,制订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目前,全镇建成达标农家书屋30个,配备图书5万余册,行政村实现全覆盖。一列列书架上摆满了书籍,种类齐全,不仅满足群众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书屋还组织开展各色志愿服务,为暑假期间的孩子们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立足长效建机制,规范制度管好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管理、村民共享”的要求,狠抓管理这一关键环节,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各村(社区)农家书屋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用制度管好农家书屋。挑好选好管理人员,经过村组推荐、组织考核,选用一批有文化、素质好、能奉献、责任心强、群众认可的农民作为农家书屋管理员,统一组织培训,提高管理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
结合实际求共赢,创新机制用好
作为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全力推进“农家书屋+”模式,将农家书屋与文明实践站、扫黄打非、希望家园、文化活动中心等阵地融合共建,通过资源整合共享,进一步强化书屋功能,提升书屋使用效能。对在建的农家书屋实行“边建边用”,做到摸准民情民需选好书、配好书、配全书,建章立制选好人、管好书、用好书,将“农家书屋”办成“取经屋”“希望屋”“和谐屋”“致富屋”“幸福屋”。
2021年,更伴随数字“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过去农民“干活、闲聊、看电视”的老习惯,形成了“读书、学习、上电子阅览室”的新风尚,正如农村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农家书屋真不赖,有了知识学技术;书屋里面转一转,富了脑袋富口袋。”一间小小的书屋,已成为农民朋友精神的乐园,致富的帮手;是一道农村大地靓丽的风景,一盏农民指路的明灯。
下一步,通羊镇紧紧围绕“农民群众在哪儿,书屋阅读服务就在哪儿”的目标,不断满足基层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切实让农家书屋成为群众的精神文化乐园。
(编辑:阮百川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