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徐大发、通讯员杨晨曦报道: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建设提供青年力量。7月17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在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举行“乡村建设实习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江源村位于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脚下,距大广高速洪港进出口5公里,交通区位优越。近年来,该村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历史文化名村、湖北省生态村、湖北省特色文化村,入选《湖北名村》名录,古民居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民风淳朴,对传统村落保护意识十分醇厚,2015年专门成立了古民居保护管理理事会。通过多年努力形成了“江源模式”,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等媒体报道。今年,江源村列入了2022年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江源村支书成纯东向实践团队介绍了江源村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并表示,将重视此次校地合作机会,按照村镇长久规划,先急后缓,逐步完善村镇建设。将依托古民居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在校地合作的基础上,统筹规划交通发展、环境治理等项目开展,致力于打造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武汉科技大学城乡规划系主任刘伟毅表示,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方面需共同缔造的“五共”: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乡村建设不能只靠政府力量或村民自治,还应由高校切入,搭建大学生乡村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平台,整合高校资源,为乡村建设注入青年思想、青年力量。地方应总结优秀发展力量,各地共享,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起到一个排头兵的作用,助推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实现校地共建,共同进步。
江源村副主任王能志认为,江源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因其基础薄弱,乡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为江源村提供了好的思路设计、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让历史文化在保护中更好地传承,为江源村乡村振兴落地赋能,能很好地推动历史人文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