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武汉学子“三下乡”:一阁书香 一阁传承

云山通山报道:(通讯员 熊佳佳)7月16日,湖北大学陌上花开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以“青春之名,赴志愿之约” 为主题,来到通山县博物馆,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深挖当地红色故事,走进通山县历史,做通山文化的领学人,在“希望家园”支教活动中带领通山孩子们传承优秀通山文化。

七月的风,吹来了夏日的酷热,吹不灭队员的热情。

周六一大早,陌上花开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准时到达了通山县博物馆,“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通山的文化底蕴”,“曾今的通山是无数革命烈士奋斗的地方”,“馆内大量的书法作品,带我领略到了书香韵味”……

在历史文物展里,我看到了通山境内古文化遗存,跟随着展品的步伐,小队队员感受到了从先秦到如今的文化进程,无论是古代战场上的厮杀,还是宁静平和的乡野画卷,无一不诉说着历史的痕迹;在民俗博物馆里,我看到了通山的风土人情,“包坨”是通山人民对吃的追求与创新,“满岁宴”是通山人民对生命的尊重与欢迎;在历代钱币展里,脉络清晰、门类丰富、系统完整、内涵博大的钱币向小队队员全面展示了中国历代钱币文化,我们看到了中国源远流长,从未间断的华夏传承;在石瑛生平展里,我们走进了这位伟大革命先驱的一生,“湖北圣人”石瑛先生从读书中救国、勤俭为政,队员们高山仰止的思想油然而生。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价值追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滋养着人民的心灵世界,是我国发展壮大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通山县博物馆一行中,我对这个史称“吴头楚尾,三苗之地”通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走在博物馆中,每一步都仿佛叩响了历史,每件藏品都仿佛在吟唱着宛转悠扬,时光仿佛在小队探寻的目光中停了下来,然后慢慢回溯,似乎只要沿着走廊走下去,就能走进通山古老悠扬的故事里。

在馆内漫步,我遇到了石瑛先生,对于他的故事,我由衷的钦佩。他是一名政工干部,可他在四野的外号叫“打仗政委”,他所在的队伍战斗作风很稳,吃苦耐劳。同时石瑛先生又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喜欢说“不”,他认为说“不”的人,很少有窝囊废。他勇敢自信,在革命时期政委石瑛参加了攻击锦州的战斗。战斗打响后,他所带领的14团、15团的四个爆破连队轮番出击,开辟通路,配属的坦克车冲向城垣,抵近射击,突击分队不顾伤亡,架云梯搭人梯,越外壕攀高墙,总共只用了10多分钟,5师就突破入城,是整个攻城部队最先突破的。在他的生平展中,我仿佛实际参与到了他的生活,看着他沉着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看着他在枪林弹雨中厮杀,他是一位正真的有勇有谋的战士!

平民百姓的生活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生存状态,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智慧。通山县博物馆还原通山地区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生活起居的历史文化记忆。每一件藏品都闪烁着人类进化的熠熠光辉,足以让今人从中感悟祖辈生产的艰辛、生活的颠沛以及生命的智慧。

在这次文化探索传承活动中,我愈发感受到了文化无声的力量,优秀的文化丰富人的内心世界,涵养民族的精神根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责任重大,作为新时代中国新青年,我会以强烈的使命感和担当去继续这份文化传承的伟业!

(编辑:阮百川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