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三民”实践活动·乡村故事】通山:筑好“幸福驿站” 托起幸福“夕阳红”

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程思 通讯员  谭志鹏)家住燕厦乡成龙村的特困人员李鸿美今年65岁,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肢体、智力一级残疾,现在家中门槛较高出入不方便、轮椅也损坏严重,生活带来严重困扰,在诸多的不便和困难。

病痛无情,人间有爱。在了解李鸿美老人的情况后,为了让她的生活更方便和安全,县民政局给她家带来一份居家养老“大礼包”,为李鸿美实施适老化工程,并为其购买轮椅。

这份居家养老“大礼包”可不简单,不光是带来了相应的设备,还安排专业的养老服务工作者不定时为李鸿美老人提供卫生清洁、医疗护理等各项服务。

用心用情帮助和改善像李鸿美这样的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这是通山全力做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失能半失能困难老人幸福感获得感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通山县围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状况,结合老年人失能情况,科学制定方案,重点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五个方面功能,计划为1351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从而提升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居家生活品质。

“老人家,您的血压控制得还可以,一定要坚持按医生要求服药。”在杨芳林乡养老院,该乡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认真地为老人们进行了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压、血糖等项目的检查,对有健康问题的老人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除积极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323”突出问题,大力推动老人们的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工作外,杨芳林乡卫生院还借此次机会把“医养结合”活动送到老人们身边,根据病情针对性地为老人们提供医疗服务,推动“医、养、护”无缝衔接,真正实现老有所医。

通山县迎宾社区的住户中老年人较多,在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的老年人每天到这里打球、跳舞、写字,其乐融融。而在通山县民福医院,社工们手把手教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做手工,帮助他们学习新技能。在通山县九曜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专业讲师围绕养老护理理念、老年介护、老年人心理障碍与疏导等老人护理知识为这群夕阳守护者“充电赋能”,今年通山县将在全县范围内培训养老护理员130人,家庭照护者1200人,有力推进养老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隐性问题显性化,为了尽力满足社区、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通山把努力建好一批养老服务设施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加以推进,目前,通山县拥有养老机构14家,其中:公办11家,民办3家,2022年将投入养老服务领域资金近1260万元,其中用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适老化改造、养老护理员培训、养老服务机构改造和发放高龄补贴,进一步增强老年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用心打造老人安度晚年的“幸福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