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夏日雷电高发,带你了解雷电与避雷针标准

又到了传说中的“渡劫”天气,夏季天气闷热,雷电高发,虽然雷雨过后总能送来些许清凉,但是雷电灾害不容小觑。

其实,雷电天气和避雷针也有标准。

雷与电有区别吗?

自然界中的雷,是由于大气中的云体之间、云地之间正负电荷互相摩擦产生剧烈的放电,产生高温、使大气急剧膨胀,产生震耳欲聋的巨响。电则主要是指其中的放电现象。

纵观中国历史,雷的地位往往在电之上。电可以被称为“雷光”,后来发现电可以使物体燃烧,又称“雷火”,但少见有以电字为雷取代称。

GB/T 35224-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天气现象》将天气现象中的雷、电现象划分为雷暴与闪电。

避谁不避谁它说了算

雷暴与闪电经常结伴而来,两者在本质上都是大气放电现象。闪电可不简单,可以细分很多种类,根据闪电发生的空间位置,我们把闪电分为云闪和地闪。

为了避免被地闪“雷”到,于是就有了避雷针。

避雷针也有标准

其实避雷针本身就是一个引雷针,它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组成的。由于它比建筑物本身高一些,所以雷电一般先打到避雷针上,通过引下线跟地相连的导体,把雷电的大电流引到大地中去,来保护周围的环境。

了解了避雷针的原理,我们发现其实它并不是在避雷,相反而是在“引雷”,所以在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已经不再使用“避雷针”这一称呼,取而代之的是接闪杆。

夏季雷电高发,科学防雷,安全第一!


来源: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HBSQI、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