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 (通讯员 焦元德 宋刚) “真诚感谢县农业农村局和乡政府的大力支持,让这白湖垅近一百亩荒芜多年的水田,终于种植了有机硒稻,看看稻苗这长势,真是非常喜人啊!”7月4日上午,通山县杨芳林乡新丰村党支部书记许国生对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远访和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夏勇等一行下基层调研的同志激动地说。
为推进“一下三民”实践活动持续深入化,切实解决乡村“急难愁盼”的问题,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组成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调研组,通过入乡村、进田头、看亮点形式,实地调研当前农业农村9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当调研组走进新丰村白湖垅,被一眼望不到头的山垅,呈现绿油油的稻苗吸引了目光,让人真难以相信,一个月前还是杂草丛生的山垅,如今全部种植了有机硒稻。
据悉,自县委召开下基层动员部署会后,县农业农村局和杨芳林乡党委政府把解决乡村水田撂荒问题,作为这次实践活动的最大民生需求解决的最大问题。
“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召开几次群众会议,一致同意将白湖垅撂荒水田全部流转给村委股份合作社,签订了五年流转合同,第一年农户同意免收租金,以后四年每年以100斤稻谷抵交租金。由村委合作社组织机械进行边垦荒田、边栽稻禾,前后不用一周时间,全部种植了有机香稻。”村支部书记许国生慢慢地介绍撂荒田复垦复种情况。
农民有所求,尽心应解决;民忧有所盼,尽力暖民心…这是县农业农村局与乡镇党委政府共同化解农业农村问题,开展解民忧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共同话题。
“我们把撂荒田复耕当作解决民生一件大事,也以此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项渠道。凡是撂荒水田统一由村合作社经营,实行机械化、有机化生产,这既解决了群众问题,也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带动群众做工增收。预计这白湖垅开垦出来,每年可增加群众做工收入8万多元,预计村委集体经营收入每年平均增加10万元以上,真正实现耕地承包经营户无能力经营、乡村劳动力打工就业、村委集体经济经营经济增收”。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夏勇介绍说。
通山山垅多,因诸多原因撂荒田也多。杨芳林乡和新丰村结合实际,解决民生需求,解决耕地撂荒问题,实现“一举三收”的方法与措施可值得借鉴。
(编辑:谭茜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