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视丨通山:农民歌手登上湖北省山歌总决赛舞台

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唐成)“十月里来小阳春,荷包绣得真,绣起的荷包呀,奉送我表兄,啷咚,啷咚,啷的咚。” 7月3日晚,来自通山县九宫山乡音艺术团深情演绎了这首悠扬的《十绣荷包》,将这首唱到了国家级舞台上的山歌带到了湖北山歌大赛总决赛舞台上。决赛当晚,来自全省各市州的31组山歌队伍逐一献艺。

九宫山风景区乡音艺术团是一支“草根”艺术团,团队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专业音乐知识,就靠着一副深山里的好嗓子一次次登上市、省、国家级舞台。2019年,他们参加了第九届中国农民春晚的演出,独特的腔调和本土方言唱词赢得一致好评。

歌者中仅有的一位男士名字叫李大攀,今年已经60岁了。他并不是船埠村的村民,听说山歌唱得好,经亲戚介绍从邻村过来,加入了表演的队伍。李大攀说,他从小就喜欢唱歌,站在台上也不怯场不脸红,好好唱着歌心里特敞亮。

“参加湖北山歌大赛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通山山歌独有的文化魅力,也会让更多人关注咸宁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所以我们会全力以赴,展现最好的风采。”李大攀说。

在通山,山歌人人都会唱,人人都爱唱。几岁的小娃娃唱起山歌来,歌声脆嫩好听。通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郁郁葱葱的山林,把人们的嗓子润养得富有灵气,唱出的歌声如同百灵鸟一样婉转动听。

“十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通山山歌历史久远,很多山歌、茶歌历代传唱,是通山民间文化艺术最宝贵的遗产。通山的小调唱季节、唱生活、唱时代,经历从清朝至今的传承,唱出了独特的韵味。《十绣荷包》由大山孕育、由山民打磨、经过创作,既保留了其最天然的一面,又将全新的文化内涵注入其中,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独特的光彩。

图片视频:李玲

(编辑:谭茜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