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冬季是冠心病高发季节,却忽视了夏季天气闷热时,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
近日
小张(化名)因生活、饮食不规律
突发心梗进了医院
小张今年 32 岁
近日
他和朋友吃烧烤喝冰啤酒时
突然感觉胸闷、胸痛
朋友立即将他送到医院就诊。
经过检查
医生诊断他为急性心梗
医生提醒
天气转暖后
也要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No.1、心脑血管疾病不是“冬日限定”
术后,小张恢复良好,进一步询问病史后,医生发现随着夏季的到来,白天越来越长,气温越来越高,小张的休息也变得极其不规律,到晚上就玩手机,不愿意早点休息。此外,他最近食欲较差,饮食不规律,还贪凉,他平时本就活动量少,是典型的腹型肥胖人群,这些都是他产生疾病的危险因素。
朱东放介绍,夏季气温较高,且雨季气压低,空气中氧含量低,人体代谢明显加快,易导致人体缺氧,心率加快,给心血管带来严重负担。因此进入夏季后,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应更加注意身体状态。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心内二科主任朱东放建议,首先,要注意劳逸结合,如果晚上睡得太晚,早上可以适当多睡一会儿,让自己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夏季也要重视适度锻炼,但不要在烈日下、气温高的时候进行,可以在凉爽的阴凉处。
同时,要备足水,不要等到感觉口渴才补充,因为夏季出汗量大,血液黏稠,容易堵在血管。要注意情绪稳定,天气闷热,空气中氧含量低,人们容易焦躁,这时血管极易痉挛,所以更要注意心态平和。
朱东放强调,当天气炎热的时候,一些患者容易 " 贪凉 ",把空调温度调很低,室内外温差大时,出门容易导致血管痉挛,所以空调温度建议调至 25 摄氏度左右。饮食上也要保证清淡、卫生,不要过度追求冰凉,给胃肠及心血管系统带来负担。
No.2、如何能安 " 心 " 度夏?
4招教你保护好血管
1、控制“三高”,减少血管损伤
如果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血糖“传统三高”症状,必须采取措施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措施。
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壁受损,并间接导致血压过高,脂质成分和异常葡萄糖代谢物也会沉积在血液中管壁,尤其是受损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三高”患者需坚持药物治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般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该类疾病最忌讳的便是病情恶化时服药,病情好转时停药。
近年来,血压、血脂和血糖的波动,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虽然短期内安全,但它为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血管保健操呵护心脏和血管
在5℃到20℃冷水洗澡,可以刺激人体的应激反应,人类皮肤受冷水的刺激下,皮肤血管急剧收缩,大量血液流出,液体被吸入内脏和深层组织,使内脏重要器官血管扩张,为了抵御寒冷,皮肤和血管很快又膨胀;
所以大量的血液从内脏流出体表,这样放松血管的运动,使血管收缩功能得到锻炼,它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它被称为“血管体操”。
根据研究和计算,这一周期往复式“血管体操”使其血液流量比平时多出数倍。
3、高钾低钠饮食保护血管
众所周知,饮食与心血管健康有关,太咸的饮食会导致钠潴留和增加心血管负担。
因此,保护血管,调节饮食不可忽视。营养专家建议每个人每天进食盐不应超过6克,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认为此方法烹饪出食物的味道和盐含量高的食物有什么明显差别,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高钾饮食。
当人体摄入钾后,能促进钠的排泄,此外,钾可以软化血管来降低血压,但是肾脏疾病和严重高血压者禁用此法,其他群体高钾饮食务必求得医生同意。
4、吹空调需防寒保暖,避免血管痉挛
冷刺激容易影响人的交感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血压升高,心率继续加快,从而增加心肌消耗,寒冷状态下会导致体表小血管痉挛,它减慢了血液流动速度,增加了血液粘度,这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寒冷的空调房与室外外温差较大吹空调以免受凉。空调房温差变化较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要在其中呆的过久,以免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事故。
同时也需要合理用药增强血管弹性,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心脏和大脑健康,对血管疾病的认识也在增加,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血管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如何保护血管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恶化,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核心问题。用药不要使用太多、太杂,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
来源:哈尔滨日报、医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