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吴世湖)在通山县档案馆珍藏着一份大革命时期的烈士日记,被称为“红色镇馆之宝”。这本日记为16开本,34个页面,系毛笔小楷手写体,约6000字,为通山县大畈镇祝家楼人吴礼执烈士所书。吴礼执是上世纪二十年代通山县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曾任通山县书记、鄂东南特委等职。撰写过大量革命文件、文稿,有“红笔杆”之称。1932年,吴礼执被诬陷为改组派遭杀害,由于当时白色恐怖,所写的文件、文稿多已销毁和遗失。
1984年,吴礼执烈士的家人为配合政府工作提供了这本日记,存放于县政府大楼方志办公室。2005年县政府大楼发生火灾,大楼的档案都被烧毁,人们以为这本日记也随之消失了。后来这本日记文字图片出现在人们的手机微信里。才知道这本日记已躲过了那场火灾,几经周折这本日记重新回到档案馆。这本日记除吴礼执随笔摘记和诗文外,有四篇关乎革命事件的记录和革命思想的论述。
1921年7月,出席中共的“一大”的湖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到武汉,建立了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1924年成立了中共武昌地方执行委员会,陈潭秋任委员长。为了支持鄂东南人民革命斗争,陈潭秋派魏书以教员身份来通山镇南中学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继而建立党组织。
魏书在镇南中学任教期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把要求进步的学生组织起来,阅读革命书籍《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和一些进步书刊,还举行读书会、讨论会,组织学生开办了《楚光壁报》,宣传中华英烈事迹与民主革命思想,让学生揭露和批判封建主义、军阀混战和政治腐败的社会现实,激发青年学生忧国忧民,奋发向上。
吴礼执是班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思想进步很快,当学校创办《楚光壁报》时,他即发表《臭铜先生记》一文,借喻钱币,以辛辣讽刺的笔触,鄙视和批判腐朽的黑暗社会。
(先生 贪夫之故人也 相交以神 及海禁大开 造铜元 改孔方之形每包足数 便利熟加焉 惟先生以运随之 既而建共和 行纸币 效阴曹之法 买官纳妾 受用熟加焉 惟贪夫以惰聊之 在里之三分 众方吝啬而独不惜緾头 挥霍如土 先生供之 在日之租界 禁令方严 而独吞云吐雾 大得意也 贪夫赖之 盖先生之品 高出乎王侯之钱 贪夫之量 包乎天地之外 微先生不能满 贪夫之欲 微贪夫岂能遂先生之高哉 而使神可通 年可长 是大有功於市侩也 鄙人来观是窟 始建龛而祝焉 及令图其利者 各行以奉兑付 人从而歌曰 改头换面 沧海桑田 先生之铜遗臭万年。吴礼执)
当魏书老师介绍军阀列强争城扩地,人民群众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时,吴礼执在《楚光壁报》上又发表《息争论》一文:
(南帆北辙於兹六年 笔砚久疏 文思尽退 值此国运衰颓 江河日下 忧世之心固切 书诛乏董狐 今日风云变色 军阀猖狂 彼则存党同伐異之见 此则具敌气同仇之心 将以开大战於东南 破坏和平战 云密布 枪炮交加 嗟呼 吾民何辜罹斯浩劫 回忆去年 江浙首倡乱端 延及东北 经战之地 十室九空 民遭灾乱已云足矣 何自前乱未已 新衅复开 使吾民终不得出此枪林弹雨之中 水深之地耶 军阀徒知争地争城 扩张权势 不顾民命 要知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有民即有国 有国必须民苟 无民又焉有国呼哉 彼军阀者 岂独不知思乎 慨自革兴以来 吾四万万同胞无不引颈而望 以期国势蒸蒸日上 驾乎欧美各国之上也 今已十四稳矣 党派之交讧如故 外侮之频来 圣王不作 国是日非 国家原气已伤 民尤不堪其苦 今岁天降大旱 吾鄂全省殆遍 时至今日 已成易子而食析骇以衅之惨像 论者谓为战争之过 岂可厚非 效红羊之故事 应遭天谴 良有以也 王安石新法足召天灾 岂徒然哉 吾甚望当轴诸公速息内争 趋向和平 放牛牧马 偃武修文 庶天稍可挽回 吾民不致尽罹劫运 则中国前途其亦豸。吴礼执 民国十五年拟)
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吴礼执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息争论》较之《臭铜先生记》激进,已经由讽刺、鄙视上升到批判了。
在此期间,吴礼执还用描摹的笔法歌颂女性的新生、自由的新面貌,表达了他倡导男女平等的主张。
随着革命活动的不断深入,同学们的思想进一步成熟,1925年五卅运动,激发了全国青年学生的爱国热忱,魏书老师将思想进步的阚禹平、陈钟、夏子菁、吴礼执、吴斌、叶金波、江福来、陈兆秀、吉孟来、阚学增十人发展为中共党员,并成立了鄂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镇南中学支部委员会,陈钟任支部书记。从此,革命活动更加活跃,镇南中学成为鄂南革命的摇篮。这些学生党员不仅在学校开展革命活动,寒假与春节期间,以玩龙灯、拜新年为机会,发展了几十名党员,建立了10个党小组。鄂南党组织就像一盏航行的明灯,照耀着革命队伍不断前行,拉开了鄂南轰轰烈烈的革命序幕。
他们先是组织贫苦农民与土豪劣绅、封建山霸作斗争,禁烟禁赌,推翻神权、族权、夫权,办学堂。成立农民协会,建立各种进步组织和农民自卫军总部。开展庆祝北伐胜利,反英示威游行,改善教育,禁止鸦片, 严禁缠足,枪决大豪绅,纪念孙中山。接着农民代表、妇女代表、学生代表出席省代表大会。革命活动如火如荼,严重冲击着封建主义统治。
(编辑:徐微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