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汪金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在燕厦乡的绿水青山间,一座座村庄掩映其中,村庄干净整洁,各具特色,分外美丽,时不时会有一群忙碌的“红马甲”穿梭其中,或入户和老百姓进行面对面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或撸起袖子直接参与到房前屋后的保洁行动,或将打扫的垃圾集中分类清运,现场气氛热烈,人人干劲十足……。
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是燕厦乡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自吹响街容村貌“大攻坚”号角以来,燕厦乡坚持党建引领,以滨湖康养小镇为契机,以绿色环保、回归自然为基调,逐步开启“一键美颜”模式,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曾经的“污点”变景点、过客变游客、荒山变青山,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当好“领头雁”,吹响环境整治先锋号。一是高位部署,统筹推进。为提质增效,燕厦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省市文件精神,科学制定《燕厦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立体领导体系,实行班子成员挂点分片、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抓落实、相关村党组织主体推进的责任落实体系。二是科学规划,明确责任。详细规划工作目标、完成时限,明确分工到村、细化任务到组、夯实责任到人。同时,建立“一周一重点,一月一评比”机制,及时掌握全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完成进度,切实发挥组织引领调度作用。
当好“啄木鸟”,奏响环境整治最强音。一是网格管理,多面覆盖。将全乡19个村(社区)划分为3个卫生责任片区(燕厦片、新庄片、畅周片),设置19个网格长、139个专职网格员,构建起“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责任区”的三级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平台,深化“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无死角”工作模式,切实抓好环境整治的同时,充分发挥驻村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及网格员人熟、情况熟的优势,不断扩大巡查范围,统筹推进安全生产、疫苗接种、禁捕禁钓、防汛抗旱等中心工作,确保全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二是齐抓共管,稳步落实。探索分类整治、政策激励的方式,由乡政府整合资源,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对常年积存在沟渠、田间、柴草、残垣断壁等废弃物,统一调运大型机械等装备进行集中清理,彻底清除。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定期对乡村通村道路、村庄街巷、广场、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扫保洁,实现以群众监督群众,以群众发动群众,汇聚环境整治合力。
当好“百灵鸟”,唱响环境整治长效歌。一是严格评比,精细考核。坚持开展“流动红黄旗评比”,由乡党政办联合综治办、城建所等部门深入各村(社区)开展明察暗访,对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定打分,将每季度排在首末位的村(社区)分别授予“红旗”和“黄旗”,并予以公开通报,近年来,通过红旗引路、黄旗问责的方式,保证了常态化推进环境整治工作的成效,各村赶超势头强劲,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二是科学引导,立体宣传。将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内容制成明白卡、宣传册,录入村村通等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更多知道乡党委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镇村干部利用农闲时节、茶余饭后,组织开展屋场连心会、村湾夜话,集中讨论全村环境治理问题,及时收集村民意见建议。针对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通过电话问候、短信交流、微信互动等方式,点对点精准宣讲最新政策信息,邀请在外乡贤出谋划策,营造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人人共享的人居环境整治浓厚氛围。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下一步,燕厦乡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干劲不松,积极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全力打好打赢人居环境攻坚战,以乡村“高颜值”赋能经济“高质量”。
(编辑:阮慧林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