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解民忧重在“细微处”

当前,下基层已成为一种常态性工作。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村组、社区,与群众面对面交心谈心、释疑解惑、了解困苦,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察民情是下基层的前提,目的还在于为民解忧。如何解民忧,关乎下基层工作的成效。

对于广大群众而言,他们的忧大多是小事, 甚至是“鸡毛蒜皮”的事,看起来“微不足道”,实则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俗语言,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群众事看似鸡毛蒜皮、无关重要,却点点滴滴体现着群众需求,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百姓心气长期不顺,容易积累“负能量”,激发社会戾气,刺激社会情绪。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只有从小事做起,从群众最急、最需、最盼的事做起,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增进干群感情。

办好“小事情”赢得“大信任”。小事折射形象,小事影响全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事不行大事难成,小事不做大事难就,群众事看似平凡小事,实则关乎稳定、关乎和谐。基层干部只有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把琐事做好,把小事做精,把细事做亮,把件件小事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去,才能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实实在在的信任。

解决“小问题”增进“大感情”。要在感情上与群众“零距离”,就需要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办,真正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真心实意地扑下身子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意、聆听民声,打通民意反馈的“绿色通道”,把群众利益举过头顶,不仅把大事办好,更要把小事办牢,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小事快办,不推卸、不拖延,才能在群众心中播下信任的种子、扎下感情的根基。

说点“小道理”拉近“大距离”。要想与群众打成一片,让群众敢于说真话、说硬话,还需要干部摆正自身位置,位置摆正了,心才能平,话才好说,“最后一公里”的距离才能缩短,群众才有亲切感。用事实说理,用真情服务,态度谦虚诚恳,不绕弯、不避讳、不遮掩,群众自然真心待之。

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小事情往往折射大和谐。解民忧就得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把实事好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群众工作的好与坏,往往就体现在一些小事上,因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更能看出下基层干部是否真的用心在为民办事,因为再小的事,对群众来说都是件大事,能涉及家庭愉悦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