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暖民心是下基层的落脚点。解民忧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最直观的判断就是看群众咧嘴笑还是撇嘴怨。把下基层实践活动开展好,关键是要找准问题,用心用情用力把工作往实里做、往群众心坎上做,做到让群众满意为止。
民生诉求是我们办实事的着力点。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有哪些?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把这些问题摸清了、搞准了,办实事才有目标、有方向。作为党员干部,心中常念百姓冷暖,胸中常谋富民之策,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解民之忧,群众自然会把党员干部当作自家人,有什么难处及时向组织反映,有什么心结及时找党员倾诉。
暖民心,首要是“问”得深。“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察民情、听民意、知民需是办实事、解难题的前提和基础。孔繁森曾说,“人民公仆的办公室在基层,在群众中,在百姓的土屋和帐篷”。只有俯下身子,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问一问他们的烦心事、听一听他们的心窝话,才能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把难题找全。广大党员干部在下基层时,要坚决克服浮躁心态,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聚焦群众生产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通山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多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深入查找问题,在掀一掀锅盖、摸一摸被褥、拧一拧水龙头等“细微处”将群众的所急所忧所盼摸上来,才能交出干货满满、含金量十足的“民情笔记”。
暖民心,还要“找”得准。深入一线记好“民情笔记”是基础,找准症结、对症下药、靶向施治是关键。对收集的问题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定措施、下结论,要静下心来、深入分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创新方式、拓宽渠道,走好群众路线,广泛征集意见建议,这样才能让对策更接地气、更切实际、更合民意;要针对走访调研发现的问题,逐条逐项建立台账,属于本单位本部门职责范围的,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领办,一竿子插到底,开出“药到病除”的方子。对需要各部门合力解决的问题,要做好问题的移交、对策的研判,集中力量解决好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长期应解决而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跟进。
暖民心,更要“办”得实。“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发现问题不解决,比不发现问题影响还坏、效果还差。开展下基层实践活动,把好事办好、把事实办实,是出发点更是落脚点。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始终以群众的满意度为办实事的“校准器”,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以一个个务实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制度机制,让“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变为“满意清单”“实事清单”。要下好抓小、抓细的“绣花”功夫,不做“表面文章”、不开“空头支票”,以钉钉子精神兑现对群众的承诺。要经常迈开步子、多到现场去,看一看问题是不是真解决了、问一问群众是不是真满意了,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只要以“实”字当头,以“干”字为先,就一定能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
(特约评论员 廖双河)
(编辑:谭茜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