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变成“小粮仓” !通羊镇:唤醒撂荒地有妙招

云上通山报道:(特约通讯员  胡秉昶)面对当前“三夏”关键时期,连日来,通羊镇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多措并举,秣马厉兵积极备战“三夏”工作。同时立足实际、统筹谋划,把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治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手段,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拧紧思想“总开关”。绷紧“一根弦”,打好“思想牌”。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关于耕地保护、粮食安全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耕地保护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依法用地、节约用地意识,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管理“一条线”,打好“领导牌”。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土地用途管制、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等规章制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基本农田保护实施范围、保护面积、责任人、保护措施及奖惩办法等落实到村(组)、靠实到农户,多方调动各级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全力保障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耕地质量不下降。种好“责任田",打好“落实牌”。建立“党委统筹协调、部门牵头负责、村组全面落实”工作机制,层层传导责任压力,按照“主要领导包片、分管领导包村、驻村干部包地”的要求,大力推行耕地保护网格化管理,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范围、面积、责任、措施全部落实到干部、细化到村组、落实到农户,构建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耕地保护体系。

营造浓厚氛围,做好课前“基本功"。广泛宣传动员,打好“舆论牌”。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微信群推送3000余次、湾湾响循环播放5000余次、悬挂横幅200余条、发放宣传册2万余份、召开200余场群众大会、入户动员6000余次,广泛宣传土地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家耕地保护政策要求。组建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宣讲队,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向群众宣讲《关于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的通知》《关于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的通知》等文件内容,讲解《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规知识,干部群众政策知晓率明显提高。精准摸清底数,打好“任务牌”。统筹农业农村、经管、自然资源等站所,采取摸底上报和核查复查的方式,逐村逐组、逐户逐地块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排摸,撂荒地的位置、数量、面积、撂荒原因、撂荒年限、土地现状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调查撂荒原因,制定复垦复种的计划和措施,建立到村到户到地块的工作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明确支持政策,打好“施策牌”。根据村情实际和群众意愿,按照“谁种补谁、多种多补、不种不补”的原则,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撂荒地复耕情况挂钩,对积极整治和复耕撂荒地的专业合作社、群众等经营主体,在生产物资、农机具购置等方面给予优惠补助,对锁门户、无能力复耕撂荒地的群众,由村组集体和专业合作社帮助复耕复种。

坚持分类施策,打好整治“组合拳”。坚持“宜种则种、宜经则经、宜转则转、宜改则改”的原则,综合分析撂荒地地理位置、土地属性、利用价值等因素,分类集中整治,确保所有撂荒地实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农户复耕一批。抢抓三夏耕种有利时节,动员群众及时对撂荒地进行耕种,对有复耕意愿但存在困难的农户,由村组组织成立复耕复种互助小组,统筹使用劳力、机械等资源,帮助群众尽快复耕复种。土地流转一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推广大户承包型模式,规范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大户托管一批。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大力推行“专业团队十合作社十农户”机制,对易地扶贫搬迁、整户外出、无能力耕种撂荒地的群众,以土地入股,明确管护职责和分红比例,有效解决耕地无人管、无能力管的问题。集体复耕一批。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对立地条件差、无经营主体耕种的撂荒地,全部由村集体组织劳动力、机械统一耕种。大力改造一批。抢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机遇,大力实施水土保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等项目,在衢潭、李渡、泉港等村整理复垦土地200余亩,新增耕地50余亩。在岭下、泉港、湄港村等村实施高标准农田2000余亩。依法收回一批。对一些多次告知无行动、告知后自愿放弃经营权的,由发包方村委会依法依规收回土地经营权,重新发包,把土地经营权承包给有耕作能力的群众经营,坚决杜绝土地摇荒行为。

建立长效机制,筑牢保护“防火墙”。健全耕地监管机制,打好“监管牌”。全面落实耕地保护措施,组建成立监管队伍,聘请耕地保护村级监督员23名,常态化开展巡查监管,对日常巡查和排查中发现的耕地撂荒、乱挖乱采等行为,及时上报反馈、杜绝制止。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网络留言,鼓励群众对耕地撂荒、破坏等行为积极举报反映,督促农户和经营主体及时耕种,防止土地撂荒。健全验收复核机制,打好“验收牌”。对撂荒地复耕复种的经营主体和群众,由整治主体提出申请,村委会现场初核,所在乡镇复核,层层签字背书,根据验收结果在农资补助、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和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复耕撂荒地。

健全跟踪问效机制,打好“督查牌”。镇纪委采取“四不两直”、明察暗访、随机走访等方式,建立“日调度、周通报”的工作机制,横向对比,正向激励,在全镇范围内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重点围绕耕地“非粮化”、撂荒地整治工作的认识是否到位、责任是否到位、措施是否到位、宣传是否到位等问题,切实推动工作任务落细落实。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发现并严肃查处乱占耕地背后的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确保专项整治全覆盖、无盲区、无漏点。

目前,通羊镇已整治撂荒地300余亩,耕地“非粮化”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下一步,通羊镇将采取“党建引领、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干群联动”的方式,执行以镇、村、组“三级联动”,党委政府第一责任、包片领导具体责任、村党组织直接责任的三级网格化管理制度,切实担负起稳定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在全力开展整治工作的同时,强化复耕复种后的田间管理,在“产中培优,优中增收,收中扩富”,真正让“撂荒地”变成“小粮仓”,激发全镇农民群众向撂荒地要效益、要增收的信心和动力,进一步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编辑:谭茜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