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羽’多的麻烦有望解决了!专家指导我们,要在机器上加装细纱气圈环。”6月12日上午,湖北双迅纺织的主要负责人通过电话高兴地告诉记者。
纱线毛羽,是纱线成纱过程中纤维露出纱体表面而形成的瑕疵,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双迅”能快速找对解决办法,离不开一张特殊的“药方”……
“示范区”力争4年产值增5倍
两天前,湖北省纤维检验局组织召开龙感湖管理区纺织服装产业质量大会。会后,服纺“专家团”马不停蹄地到企业车间走访,“专家团”成员陈军当场就给“双迅”开出了攻克“毛羽”难题的“方子”。
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第一步是找出问题并协助解题。大会当天,省纤检局和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龙感湖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
纺织服装产业是黄冈传统支柱产业,龙感湖管理区被定位为产业集群的核心区,现有纺织企业68家,其中规上32家,产能规模纺纱60万锭,产值近50亿元。
未来,省纤检局将依托湖北纤检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帮助龙感湖服纺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产值“翻番”,力争在“十四五”末形成过300亿元的产业集群。
“一年一品”点亮“特色服纺”
刚刚过去的“六一”,是荆州红叶针织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孟颖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段之一。
童装货仓内,工作人员正根据订单配货;几公里外的电商销售中心,上百名客服人员紧盯电脑屏幕,敲字如飞……湖北荆州正着力将岑河镇打造成千亿级童装小镇。岑河婴童服装,也是省纤检局去年主推的公共品牌建设与质量提升示范项目。
孟颖告诉记者,通过省纤检局专家多次现场指导,该公司线上线下销售的7个品牌服装在国家和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全部合格,得到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认可。
近年来,围绕湖北多地服纺产业的特色,省纤检局通过企业巡回问诊、打造质量提升示范区等方式,一年打造一个品牌,助力地方特色服纺产业探索一条标准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龙感湖纺织产业前期主要以棉纺为主,近年来大力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纺织企业转移,“浙梵”“丰帛”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然而,不少传统纺织企业正面临着转型期的技术难关,部分中小企业的质量意识尚显薄弱,服纺企业“缺技术”“缺人才”的现象较为普遍。
省纤检局主要负责人林松金介绍,针对该地服纺产业特点,将组织武汉纺织大学专家团队和该局技术科研团队,为企业现场“开药方”、办“质量课堂”、开放实验室……帮企业培育质量管理与技术人员,助龙感湖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部地区纺织集群示范区”。
平均一张药方提升工业产值98万多
服纺,是湖北优势产业之一;质量,是湖北服纺“由大而强”的关键。
近几年,省纤检局带领技术专家团队,就企业质量管理、生产流程等问题开展“巡回问诊”,实施“一企一书一策”,现场查找质量问题,一对一给出解决方案。
2021年,全省有38家企业收到质量诊断书,发现质量问题87个,得到“药方”87张,提升工业产值8539.2万元,平均一张“药方”提升工业产值98万余元。
除了“定制服务”,湖北服纺企业还能免费享受到产品检验检测、计量设备检定/校准、技术咨询等服务,产品质量提升有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眼下,我省已建立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3个省级质检中心、1个省级计量站和若干纤维制品检测中心,可免费为全省近2000家企业提供服务。
据统计,自去年初至今年5月23日,全省纤检系统共受理样品2.7万余批次,检验项目20万余个,减免检测费用3396万元。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