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焦元德)连日来,县农业农村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以“送政策、送科技、送法律、送温暖”等不同形式,深入开展“下基层察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深受农民群众点赞。
合作社发展有了“前景”
“真诚感谢张局长送政策,让我们对合作社的前景,有了充足的发展底气啊!”通山隐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七松信心满满地对前来下基层的农业农村局干部说。
6月9日,县农业农村经管局局长张峰带领队员,来到位于大畈镇的通山隐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走访。
据悉,该合作社于**年注册成立,主要从事果树栽培、禽畜生产,主要推广“枇杷+土鸡”种养模式,带动20多家农户加入合作社,年收益达到100万元以上,成为全市示范社。
张峰一行仔细询问了合作社生产经营与合作管理情况,并详细宣传农民合作社相关政策与法律,尤其是如何加强规范化管理进行业务指导。
当得知合作社提出如何申报国家级示范社的要求时,陪同张局长一起走访的经管局办公室主任陈婷热心地作了详细介绍,鼓励他按照相关要求和规范化标准,做好经营台账,完善申报资料。
抛荒田复耕有了“钱景”
“我村山垅田有好多抛荒多年,主要原因是山垅田不利于机械化生产,由于近年粮价低、农资猛涨,特别是野猪野鸟等危害又严重,加之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造成大片垅田荒芜,真是可惜啊!希望你们帮忙解决!”
6月8日,厦铺镇厦铺村党支部书记周细平对前来下基层的县农业农村局厦铺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孙伯定等一行提出要求时说。
说者动情,听者谋心。面对荒芜垅田怎么办?厦铺农技服务中心经过前两年的试验示范,推行“实体化开发+规模化流转+科技化生产+机械化耕种”模式。
当天,孙伯定主任立即向县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汇报同意后,并与湖北东林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通山县联美香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有实力的农业生产企业联系,采取“资金合伙、技术合作”等生产方式,由村委会负责土地流转,由企业投资开发与经营,由农技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前三年免除荒田租金,以后每年按300斤稻谷价值上交村组和农户租金,订立了20年经营合同。
第二天,几台耕田机分别进入山垅进行复垦,转眼间齐人高的杂草压入了泥土中…。
仅不到一周时间,对该村蛟滩、三房等5个生产组的136亩荒田,全部开垦出来,计划推广氮肥高效种植技术,全部种植“野香优丰占、野香优659、华夏香丝”等高端优质香稻,预计亩平增收节支340元以上。真正让荒田实现了“资源有利用、企业有钱赚、村组有租金、农户有工做”的愿望。
新模式推广有了“年景”
“真诚感谢农业农村局的领导将我家定为全县试验田,还送肥料、送种子,帮忙整田、播种…”通羊镇高坑村村民徐仁国高兴地说。
6月10日,县农业农村局种植股程芙蓉、吴宏平、饶航空等党员干部职工一行5人走进了高坑村,结合省厅要求和群众愿望,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试验。
根据农业农村部扩种大豆相关工作部署要求,通山县列入全省31个试验点县市,以主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筛选出适宜通山气候特征的紧凑或半紧凑型玉米品种,并在玉米行间中,增加间作大豆,以此获得更多的风、光条件,达到玉米、大豆产量双提升的目的,并要求全面做好农事操作记载,把握作物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等生产环节。
为完成省厅下达的试验点任务,农业农村局种植股结合下基层实践活动,在充分尊重民情民意的前提下,高坑村村委会积极推荐热心务农的徐仁国,并得到了他家积极配合。
当天,程芙蓉等5名党员干部职工头顶烈日,大家荷锄整地、施肥下种,尽管挥汗如雨,但心里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完成了3亩“玉米+大豆”试验播种,预计亩平增收2000元以上,让农民群众充分体现作物高产模式带来的增收成果。
(编辑:谭梦星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