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难买老来瘦?微胖老人更长寿!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尤其是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病高发的今天,不少老年人都希望自己能瘦一点,以追求健康与长寿。

但“老来瘦”真能换来“老来寿”吗?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那些最长寿的老年人,往往并非体重最标准的,而是一些微胖的人群。

常用BMI指数来衡量一个人胖瘦,方法是:体重÷身高2,体重单位是千克,身高是米。

不同年龄阶段

对应的适宜体重不同

研究发现,老年人群中体型微胖的人,死亡率更低![1]适当超重的老人,往往营养状态比较好,免疫力和抵抗力会更好,在同样患病的情况下,微胖的老年人往往也更加“耗”得起,能够度过疾病的急性期,转危为安。

如上图所示:体重过低或过高,全因死亡率都会增加,体重在比较适中的范围时,全因死亡率最低,两者的关系呈“J”型曲线,曲线的最低点是相对来说死亡风险最低的BMI值,这个最低点会随年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70岁以下为 23,70 岁及以上人群上升至 25 ,伴随年龄增加,最低死亡风险对应的BMI值呈增加趋势。

此外,在医学研究领域,也发现一种被称为“肥胖悖论”的现象,是指很多慢性病患者,比如在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超重或轻中度肥胖人群的死亡风险反而低于体重正常或者偏轻人群,超重甚至肥胖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2]

结论:对于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来说,BMI控制在22~ 26左右都是正常的。过高或过低都要警惕。

警惕内脏脂肪超标

肌肉更重要

BMI优点在于计算方便,误差率低,但作为判定肥胖程度尤其是与健康和疾病的关联时,还有一定局限性,我们还应关注身体的脂肪分布情况、体脂率、人体各成分的比例等。

内脏脂肪超标比体重超标更可怕

脂肪分布对于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内脏脂肪比皮下脂肪更容易引发血管钙化和心脏疾病。BMI正常而体脂超标的人,是一种“隐性肥胖”,会对人体带来负面影响,增加各类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影响健康甚至寿命。

对超重肥胖的患者,不仅要求控制体重,更重要的是真正减少体内过多的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腰臀比和腰围更能反映内脏脂肪的堆积程度,成人男性腰围小于85厘米,女性小于80厘米才符合健康的标准。

比体重更关键的是增加肌肉比重

人体成分中,肌肉所占的分量很重,许多运动员体重很高,但体脂很低。肌肉让我们拥有更好的心肺功能,更优秀的体质和运动表现,也会增强骨骼和免疫力。利用生物电阻技术能够检测人体脂肪、肌肉、骨骼等不同成分所占比例。

体脂率相同的情况下,体重却不同,可能意味着另外一个问题——肌肉比重不同。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肉会逐渐减少,到达80岁时,体内肌肉比重可能只有年轻时的一半,称为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会导致活动能力下降,虚弱无力,增加老年人跌倒、失能和死亡风险。

均衡营养和合理锻炼

老年人健康的两大基石

营养搭配很重要

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适当减少脂肪的摄入,多吃低脂肪、高纤维素的膳食,如荞麦、燕麦、小米、薯类、苦瓜、冬瓜等。同时要注意补充足够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注意饮食规律,细嚼慢咽,可以适当提前晚餐时间,或者适当减少晚餐的摄入量。

增加抗阻训练

老年人的各种机能处于退化的阶段,不宜进行强度过高的运动,要量力而行和循序渐进,考虑年龄、基础疾病等方面的因素,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可以选择慢跑、健步走、广场舞、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一些能够增强肌肉的抗阻训练。

另外,老年人还应每天至少保证6~8小时的充足睡眠,以保持内分泌稳定,提高基础代谢率。

专家提醒

1、老年人无需刻意追求“老来瘦”,健康水平在个体生存中扮演的角色作用要大于肥胖问题。

2、要想身体健康,要做的并不只是控制体重,更要在此基础上减少过多的内脏脂肪,增加肌肉的比重和骨骼的强度。

3、除了BMI,还应该更加关注代谢相关指标,如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等,做好全面的“健康管理”。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