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阴差阳错,成就了我”

“我是家里唯一一个跳出农门的孩子,

坚信高考可以改变命运”

“辍学打工后我重返校园,

通过高考改变了人生轨迹”

“高考结果的阴差阳错,

让我看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高考之后,你的梦想实现了吗?

现在的你在做什么,过得开心吗?

写下你的答案之前

先看看几个“过来人”的故事

我是家里唯一一个通过高考跳出农门的孩子

孙争光  1992年参加高考

湖北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孙争光

我出生于湖北嘉鱼农村,70后,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力气和汗水“吃饭”,日子过得很拮据,下面还有弟弟妹妹,从小没少干农活。

很小的时候,我便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努力学习才是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我知道,如果考不上大学,多半会子承父业,种地或者打工。

为了改变当时的生活境遇,三十年前,我通过高考进入湖北大学攻读应用化学专业,完成本科学习后保送本校硕士研究生,接着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回到母校湖北大学任教。

我和千千万万农村孩子一样,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现在生活条件好起来了,也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更多的农村孩子通过高考实现梦想:为山区希望小学捐赠爱心物资,给家乡当地的学生捐赠校服、助学资金等。常怀感恩的心,做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微不足道,也许是一束光!

辍学打工后重返校园: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付勇 2004年参加高考

付勇毕业前与母校合影(2008年)

我读高中的时候,心气有些浮躁,总觉得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是一件充满未知数的事情。2000年春节过后,当时流行南下打工,身边很多人都去了广东等沿海城市。那时的我一心想着赚钱,认为读书没什么用,也不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就不知天高地厚地跟着去了。辍学打工的日子里,听说家乡的几个同学都陆陆续续考上了不错的学校,我心里开始有些犹豫,也有点后悔当初的决定。

2001年9月,我辞掉了广东的工作,回到湖北老家继续读书。尽管已经到了参加高考的年纪,但因为自己的学业断了好久,需要时间复习,只能报名第二年的高考。2003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但只考了460多分,被家乡当地的一所普通院校录取,我不服气,想复读一年。当时家里经济条件很差,还要供弟弟上学,父母反对复读。因此,班主任一直给我的父母做思想工作,说服父母后,我才有了二次高考的机会。

2004年,已经21岁的我再次走上高考考场,以581分的成绩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那一刻,我才真正地改写了自己的人生。完成大学学业后,我进入中建三局工作,在那里积累了十年的工作经验。2019年,我进入海南的一家央企,在这里成了家、立了业。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高考结果的阴差阳错让我看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刘杨  2017年参加高考

我是一名艺考生,从小想当话剧演员,艺考这条路,曾一度遭到家里人的反对,父母认为这是条“烧钱”不讨好的路,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明晰。除此之外,因为我的文化课成绩还算不错,同学们不理解我为什么要选择艺考,甚至以为我只是为了更轻松地考大学。

他们不知道的是,我跳舞得一遍一遍地跳,唱歌得一遍一遍地练。有的时候,大家都出去玩了,或者已经睡觉了,我一个人还在跳舞,经常跳到凌晨两三点。学艺术,并没有他们看见的那么轻松。也许,艺考对某些人来说的确是捷径,对我来说,是通往象牙塔的必经之路。

2017年,我怀揣着梦想踏入高考考场,但没能拿到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合格证,最后被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录取,与梦寐以求的表演系失之交臂。

进入大学后,通过对导演专业的深入学习,我发现,导演系与表演系并非毫无关系。导演是演员表演时的观众,需要考虑镜头本身及其与影片其他部分的关系,需要考虑影片呈现的总体效果,演员也能在导演的指导下找到表演的问题。导演系不仅要学导演,也要学表演,导演对表演的要求更高。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创作时的乐趣和兴奋的感觉。

高考结果的阴差阳错,让我进入到中传学习,并接触到导演这个职业,对导演和演员都有了新的认识。现在的我离理想的行业越来越近,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既想当演员,也想当导演,我觉得这两个职业都很酷。现在的我奔波在各个剧组中,同时也兼职艺考教师,是高考让我看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刘杨参与《九份老街七号》演出剧照

高考也许是最公平、最能让每个普通人赢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大考,它浓缩着几代人的青春与记忆,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追求。不同的时代烙印,不同的高考故事,对未来梦想的奋力追逐却从未变过。

来源:湖北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