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厦乡:巧用“加减乘除法” 巩固禁捕禁钓成果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汪金明 )为积极推动禁捕禁钓工作,保护好富水流域水环境,造福于辖区居民群众的的碧水生态,近年来,燕厦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科学谋划、巧用“加减乘除法”,统筹推进富水水库大保护和禁渔禁钓工作再上新台阶。

高度重视,“加”快部署落实。始终把贯彻落实、宣传引导作为禁捕禁钓的重中之重。一是高位推进。将富水水库禁捕禁钓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结合近期《关于进一步加强富水湖禁捕禁钓工作的通知》,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省市县最新工作要求,对全乡禁捕禁钓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提出要坚持“富水水库十年禁捕”方针不动摇,广泛动员凝聚各乡直单位、各村(社区)工作合力,突出抓好“增殖放养”、“政策宣传”、“执法监管”等方面,坚决防止水体污染,维护鱼类资源的正常繁殖,守住“一库清水”;二是宣传引导。印发《致沿湖村民的一封信》300余份,将禁捕禁钓政策制成明白卡、宣传册,录入村村通等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更多知道乡党委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努力形成禁捕禁钓合力;充分发挥驻村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及网格员人熟、情况熟的优势,定期采取屋场连心会、村湾夜话、电话问候、短信交流、微信互动等方式,点对点精准宣讲最新政策信息,营造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禁捕退捕整治浓厚氛围。

强化监管,“减”少污染行为。始终把体系建设、源头治理作为禁捕禁钓的有力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燕厦乡禁捕禁钓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燕厦乡富水库心站国控断面水质超标排查治理方案》,抓好涉污企业排查、“十年禁捕”等各项规定落实,将禁捕禁钓、污染治理等工作纳入河湖长制管理,构建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网格化工作责任体系;二是深入开展排查。深入商户、餐馆、农贸市场开展禁捕行动,劝阻商户下架渔网、地笼等捕鱼工具;与餐饮服务单位签订禁渔禁捕承诺书、张贴拒食野生杂鱼桌签;对全域河岸线进行地毯式排查,全力清除河道里的粘网、地笼等非法网具。

多措并举,“乘”出部门合力。始终把部门协同、齐抓共管作为禁捕禁钓的关键一环。一是多批次进行增殖放流。在县农业农村局的统一部署下,从洪湖等地购买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3万余尾,分批次投放到富水水域,有效保持生物多样性,发挥渔业保持生态平衡、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生态功能,实现“保水、净水、美水”的生态效果;二是多角度开展执法监管。坚持突击抓与常态抓相结合、单向抓与综合抓相结合,组织渔政、公安、市监等部门力量,对燕厦围堤、北冲驼背树、金坑码头、甘港湖坪畈、湖畔码头等非法捕捞多发高发区域,开展常态化专项巡查7次,制止非法垂钓活动100余起,推动富水水域绿色发展行稳致远;围绕重点水域非法捕捞、“三无”船舶监管、野生鱼非法捕捞、休闲垂钓监管等关键领域,排查风险隐患,做到了全乡自然水域全覆盖、无死角。

加强服务,“除”去就业障碍。始终把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禁捕禁钓的不懈追求。一是破除招聘岗位限制障碍。按照“一船一档”的方式为退捕渔民建立帮扶档案,实现送服务上门,帮渔民转岗。扎实开展退捕渔民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将不限年龄、学历和技能要求相对较低、符合渔民条件的岗位送到渔民身边,乡人社中心先后组织理畈、港口等村前往湖北百星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专项招聘。同时,根据渔民特长,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开发了一批保洁、护林和辅警等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500余名退捕渔民;二是破除技能缺乏障碍。将16—65周岁、有劳动能力和培训需求的未就业退捕渔民全部纳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先后联合县人社局组织开展“免费月嫂班送教下乡”等技能培训6场,落实稳定就业100余人;三是破除创业能力不足障碍。联合农业、农商行等部门,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帮助退捕渔民发展产业,部分渔民成功转型,开展乡村农家乐、水上运输和水果种植等特色产业。

下一步,燕厦乡将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落实“富水水库十年禁捕”总方针,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责任,进一步落实落细各项禁捕禁钓措施,以担当尽责之心、履职尽责之举,推动禁捕禁钓常态化、具体化,为全县禁捕禁钓工作贡献燕厦力量。

(编辑:阮慧林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