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致死!紧急提醒:这些时令食物别吃、别买,慎吃!

近日,多地紧急提醒:这种食物别吃,别买!

这是一种国家禁止销售和食用的生物,普通人吃上一颗就可能致死,但在利益面前,一些不法分子仍在偷卖这种剧毒食物——织纹螺

国家卫生部已明令禁止销售经营织纹螺,但近年仍频发因食用织纹螺而中毒死亡的事件。

夏季是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避免“病从口入”。

广州市化学中毒救援中心、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运超介绍,从临床救治经验来看,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中毒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

动物性食物中毒

河豚鱼、鱼胆、织纹螺等

河豚鱼、鱼胆、织纹螺等就是常见的导致食物中毒的食物。

1、织纹螺

据悉,织纹螺含有河鲀毒素,加热、盐腌、暴晒等加工方式均无法将毒性破坏分解,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可能致人于死地。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近期,广东的佛山、韶关,深圳等已有多地发布警示,提醒市民勿食织纹螺。

每年4~9月为织纹螺旺汛期,同时也是其毒性最强的时候,极易引发食物中毒。

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

2、河豚

福州晚报报道,泉州一名渔民在渔船返港时,捕到几只野生河豚,吃完半个小时后,两人出现四肢麻木、头晕、恶心、呕吐,而且很快还呼吸困难、意识不清。河豚中毒临床上无特效解毒药,所幸经过“呼吸支持”“血液净化”等治疗,两人都转危为安。

注册营养师谷传玲解释,之所以吃河豚可能会要命是因为河豚鱼含有河豚毒素,具体包括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卵巢毒素、河豚肝脏毒素,其中河豚卵巢毒素的毒性最强,它的毒性比氰化钠还要强1000倍,约0.5毫克就会致人死亡。

另外,河豚毒素在煮沸、盐腌和日晒下,也不能破坏其毒性,处理不到位,吃河豚干也可能中毒。

3、鱼胆

吉大一院小儿ICU科就曾接收过一位12岁的小患者,因其学习劳累,家人就想到用吃鱼胆的偏方给孩子养眼。没想到,孩子吃了白鲢鱼鱼胆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的症状……立即被送进了小儿ICU抢救。

其实,在市面上很多常见鱼的鱼胆都是有毒的,特别是青鱼、草鱼、鳙鱼、鲢鱼四大鱼,还有鲫鱼、武昌鱼、翘嘴鲌……最好别去食用任何鱼胆。

鱼胆毒素能直接作用于胃肠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被吸收后作用于重要靶器官肝、肾,引起肝细胞肿胀坏死、肾功能衰竭,最终引起多脏器功能的衰竭甚至死亡。

植物性食物中毒

四季豆、野生蘑菇、黄花菜

1、毒蘑菇

今年5月6日,成都蒲江的陈先生就应食用了自家后山采摘的“白蘑菇”,出现了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被紧急送到华西第四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

经过毒检确认,他食用的这6朵看似纯洁无害的白蘑菇正是蘑界毒王——「致命鹅膏」。

2021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刊登的文章显示,2010年至2020年期间,全国共报告了10036起食源性蘑菇中毒事件,导致38676起疾病、21967人住院,788人死亡。其中,云南报告的中毒事件、疾病和死亡人数最多。

6-9月蘑菇中毒高发季即将来临

专家提醒市民:勿采、勿食野生蘑菇!

2、未煮熟的四季豆

四川省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辉等人发布在《医药卫生科技》上的一篇文章指出,植物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是四季豆。

去年河南南阳淅川县德威书院就有多名学生因食用了食堂未炒熟的四季豆中毒。

四季豆是我国多个地区秋冬季主要蔬菜之一,若烹饪时烧煮不透,不能破坏其所含皂苷和血细胞凝集素等物质,使其对消化道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或破坏红细胞,即可引起中毒。

3、鲜黄花菜

新鲜的黄花菜含有一种叫做秋水仙碱的毒素,一次食用50克以上就能引发中毒症状,最好吃经过处理晒干的黄花菜,但是也不能大量食用来“降尿酸”。

霉菌性食物中毒

1类致癌物黄曲霉素

霉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就是黄曲霉素中毒,霉变甘蔗、霉变番薯中毒等。

中国医学科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副主任医师赵建军表示,1993年它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黄曲霉素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1毫克就是致癌剂量。

黄曲霉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它更多见于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里,花生、玉米等,因为淀粉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会滋生黄曲霉菌。

一旦吃到苦味或哈喇味的坚果,一定要马上吐掉并漱口,不要偷懒。木筷子半年或一年更换1次,避免发霉。

化学性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

化学性中毒一般涉及剩菜剩饭、未腌制好的泡菜咸菜、被化学品污染的水等。而亚硝酸盐中毒是比较常见的化学性中毒。

1、隔夜剩饭

据潇湘晨报报道,长沙市第一医院接诊了一名因进食了隔夜菜,导致食物中毒的患者。这位老人被确诊为亚硝酸盐中毒。

据了解,老人经常吃剩饭剩菜。事发当天早上,她就进食了隔夜食物:一份菠菜和豆腐。尽管放进了冰箱,饭菜还是有些许异味,但是怕浪费还是把它们都吃掉了。几个小时后就发生了上述事情。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朱沈辉提醒,随着夏季的到来,食物更容易变质腐坏,应注意食用新鲜食物,饭菜最好现做现吃,切勿食用变质腐烂食物。

2、腌制菜

据绍兴公共频道报道,浙江一名5岁小女孩因吃了自家腌制的泡菜,亚硝酸盐中毒入院。女童送到医院时已经嘴唇发紫,指甲呈紫色,经检测血氧饱和度只有83%,而且有非常明显的缺氧症状。

「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食品科学教研室「孟晓」副教授介绍:

一般来说,四川泡菜在3天内亚硝酸盐达到顶峰,3天后随着杂菌的消亡和酸度的上升,泡菜的亚硝酸盐逐渐减少,尽量吃泡制10天以上的泡菜。

但是尽量不要超出半年,不然容易滋生霉菌,危害健康。

细菌性食物中毒

酸汤子、黑木耳事件

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于银耳、久泡的黑木耳、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吊浆粑、河粉等。

1、椰毒假单胞菌

2021年,兰州信息科技学院罗丽媛发表在《食品安全导刊》上的文章显示,椰毒假单胞菌可产生耐热性强的米酵菌酸和毒黄素,120 ℃高温煮沸仍可保持毒性,严重损害人的肝、肾、心、脑等器官,中毒后无特效治疗药物,致死率极高。

例如,黑龙江鸡西的酸汤子事件就夺去了9人的生命。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西一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而后引发了食物中毒事件中。

据悉,因为冰箱放不下,冷冻过的酸汤子被从冰箱里拿出来,在阴凉潮湿的地方放了几天。于是由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

还有常见的泡发黑木耳引起中毒的事件。据武汉晚报2019年报道,武汉一母女俩吃黑木耳拌菜后开始腹痛呕吐,该黑木耳已泡了两天两夜。

接诊医生表示,长时间泡发过程可能滋生椰毒假单胞菌,同样产生米酵菌酸,导致中毒。

2、李斯特菌

2021年8月,据荔枝新闻报道,江苏南京吕女士因食用存放于冰箱2天的鸡汤而导致脑膜炎。接诊医生表示,致病原因就是冰箱里的李斯特菌。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罗丽媛2021年发表在《食品安全导刊》上的文章解释,李斯特菌尤其以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的乳制品、肉制品最为常见,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对于孕妇、婴幼儿、老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一旦发病,病死率可高达20%~50%。

避免食物中毒,记好5句话!

1、不熟悉、不常吃、不是正规场所购买的食物,不要随意尝试。

2、发霉的食物直接扔掉,不要切掉再吃。

3、冰箱不是万能的保险箱,放久了也会坏。

4、处理生食要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如刀具和切肉板。

5、加工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时要煮熟、烧透。


来源: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