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5月31日,对于23岁的荆州姑娘袁丽(化名)来说非同寻常,因为这两天,她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给一名血液病患者带去新生的希望。据了解,袁丽是湖北省第51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 “生命火种”是多年来的夙愿
乐观开朗的袁丽在武汉从事会计工作,平时喜欢帮助身边的同事和朋友,然而在她阳光的外表下埋藏着一段伤心的往事。
“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是我多年来的一个夙愿,今天得以实现,我很开心。”袁丽说,在十几年前的一场车祸中,她的父亲不幸遇难,年仅5岁的弟弟当时受重伤脑震荡。“刚得知消息时感觉天要塌下来了!”袁丽说,从那时开始,她对生命产生了敬畏,希望有朝一日能挽救他人的生命,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直到2017年,袁丽在一次献血中接触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个事我了解过,不影响自己身体健康,但可以救人,多有意义的事啊。”当时,还在读书的袁丽马上填写了相关的表格,成为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以下简称:湖北分库)造血干细胞的一名捐献志愿者。
“这些年,我一直在等待,等待有患者和我们配型成功,希望有机会给他人捐献 ‘生命火种’,帮对方重获新生。”袁丽说,这一天,她终于等到了。
陌生人别怕,我来救你!
今年年初,袁丽接到湖北分库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她的造血干细胞样本和一名病患初配成功,问她愿不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
“愿意,我非常愿意。配对成功,也是缘分呐,能救人,我好开心。”袁丽让湖北分库工作人员转告患者及家属。
“从接到那通电话起,我便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随时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袁丽说,4月11日,她在湖北分库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同步进行了高分辨检测和体检。之后的一个多月里,她一直坚持吃清淡食物,防止感冒等。
5月30日、5月31日,袁丽共捐献了315毫升造血干细胞。在连续2天的捐献过程中,袁丽的状态一直很轻松。“中华骨髓库多一批志愿者,便能让更多的血液病患者重获新生。”袁丽感叹。
在没有血缘关系的情况下,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为千万分之一,目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手段,只需每次采集50~200ml 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就可以使一位血液病患者重建造血机制与免疫功能,获得新生。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其实是能自我更新、有较强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的,不会因为献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而破坏自身造血功能,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一周后,身体基本能完全恢复。
袁丽呼吁,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捐献大家庭,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给有缘配对成功的患者送去“生命的火种”,让他们能够活下去,让他们的小家能够圆满。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