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油菜种植面积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眼下,全省油菜基本收割完毕,各主产区正在加快收尾、全力保障收购,保护农民利益。
闲田变增收田 油菜迎“三增”
在油菜生产大市天门,马湾镇的油菜田里收割机正来回穿梭,今天,天门60万亩油菜将全部收割完毕。
天门市马湾镇廖湾村种植户廖建华:“今年种油菜种了30亩,一亩地在300斤左右。现在我卖的是3.05元(每斤),一亩田赚700块钱左右的话,(全部)应该是在2万多块钱左右。因为以前我们的田是荒废在,没有收入。”
荒废,是因为以往种油菜产量低、价格不稳定,农户们种植积极性不高。比如,廖建华的50亩地,过去只种一季水稻,秋收之后,就成为闲置的冬闲田。为引导农民利用冬闲田,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去年,天门拿出近2000万元,在国家种植奖补的基础上,免费发种子、化肥、提供服务和技术指导,每亩为农户节省成本200元以上。
天门市雄峰农业植保机防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雄峰:“从油菜的种植,到后期的无人机打药,到最后的油菜收购,全程化的机械。现在又有补贴,目前油菜的价格卖到了3块1毛5,原来价格基本是2块到3块,所以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更加高了。”
大力推进“冬闲田”扩种油菜,今年,天门油菜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创历史新高。闲田变增收田,今年,全省预计夏收油菜面积达1729万亩,同比增88万亩;亩均单产可达158公斤,同比增加5公斤;总产有望超过270万吨,同比增20万吨,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向减损要效益 丰产更丰收
减损降耗,也是增收的关键。因为分段收割人工成本很高,目前湖北的油菜收割以一次性收割为主,但即使是同一块田,油菜的成熟期也不尽相同,收割早,菜籽脱不出,藏在壳里,收割晚,菜籽一碰就落,20%的高损耗率,一直是种植户们的“心病”。今年,在“中国菜籽油之乡”的沙洋县,种植大户们第一次尝试机械化分段收割新技术:油菜成熟度达到80%的时候,先用机械把油菜割倒,晾晒5天后,再机械捡拾、脱粒,避免了大量漏损。
荆门市沙洋县五里铺镇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张祥和:“分段收割,降低劳动程度,使农民能够增产增收,它的损失率降低在7%左右。”
围绕机收减损,荆门市推广分段收割方案;荆州对全市7000多台联合收割机进行了改装,平均每亩减少5公斤损失。今年,全省油菜机收损失率预计降低2个百分点,比去年多收5万多吨油菜籽。
应收尽收 全力打好收购硬仗
湖北油菜面积、产量居全国前列,但由于收购、加工能力不强,优质油菜籽往往大量被运到四川、湖南等地加工,优质的油菜籽就地转化率低。今年,随县首次尝试政府组织收购新模式。
随州市随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程盛:“组织协调供销社和一些大型的生产经营合作社,让他们直接收购各种散户种植的油菜,集中统一卖到现代农业这样的大型企业,减少了农民中间的销售环节。”
随州市随县厉山镇农户沈三学:“我今天来卖菜籽,听说粮油卖得贵些,卖3块3,我们今天都拖到粮油来卖。”
全力打好收购“硬仗”,湖北粮油集团从本周开始,面向包括零散户在内的全部农户敞开大门收购,数量不设上限,收购价比去年提高了三到五毛钱。同时,还投入10亿元,启动联合收购模式,与武穴、荆门、随县、宜城等油菜种植地区加工企业、合作社等一对一合作,开展订单收购油菜籽,预计辐射油菜种植面积100万亩。(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杜瑞雪 姚涛 雷少军 周科屹 毕然 荆门台 沙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