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睛很需要的食物,70%的中国人都没吃够

无论男女还是老少,每个人的眼睛都离不开一种重要的成分:叶黄素。

叶黄素的主要来源是蔬菜,尤其是深绿色蔬菜。听起来是很容易获得的膳食元素,但现实情况是——

对于叶黄素含量较丰富的蔬菜,我们实在吃得太少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显示,每天能吃够蔬菜的人只有 21.9%~35.2%。也就是说,大约 70% 的中国人蔬菜都没吃够!

蔬菜吃不够

可能让眼睛陷入「营养不良」

蔬菜吃得太少的人,容易缺乏眼睛非常需要的叶黄素。

叶黄素主要存在于深绿色的叶菜和花菜中,常见的有韭菜、苋菜、芹菜叶、菠菜、小白菜、西蓝花等,在水果和蛋黄中也有,但含量少很多。

而在人身体里,叶黄素主要集中在眼睛视网膜的「黄斑区」,是保护视网膜的「卫士」。

如果把视网膜比喻为相机的底片,那黄斑区就是底片上最敏感最精细的区域,我们能看清楚东西主要靠它。

但同时,黄斑区也很娇嫩,容易受到可见光中能量最高的短波蓝光的「光氧化损伤」。

而叶黄素,能像眼睛的「隐形墨镜」一样,过滤掉大部分有害蓝光。

同时,因为抗氧化性很强,叶黄素也能变身「清道夫」帮眼睛减少氧化损伤。

和叶黄素类似,黄斑区还有另一种天然色素「玉米黄质」,也对视网膜有保护作用。

眼睛一旦缺少了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视网膜的健康状态可能受到影响。打个通俗点的比方,就像陷入「营养不良」的状态。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眼睛如此重要,又每天都在被身体消耗,但它们却并不能被人体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取。

获取叶黄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都能把蔬菜吃对、吃够,不过……

吃蔬菜说着简单

但能做到位的人实在太少

除了没吃够菜,大家吃蔬菜的方式也不对,首先是深色蔬菜(深绿色、橙黄色和红紫黑色)占比不够。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 2021》,国人每天吃的蔬菜里,深色蔬菜的平均占比只有 30%,远不及推荐的「50% 以上」。

蔬菜吃不够,深色蔬菜比例也不够,很容易导致叶黄素摄入不足。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 版)》推荐每天摄入 10 毫克的叶黄素[7]。而一项对蔬菜生产大省山东省济宁市 3 个社区 184 人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的叶黄素全年平均摄入量为每天 2.93 毫克,距离 10 毫克差得实在太多太多[3]。

除了上面的调查数据,试试回想一下每天的食谱:

最常见的各类中式简餐,比如牛肉饭、盖浇饭、牛肉拉面、肉酱拌粉,一大半都是主食,蔬菜严重缺乏,深色蔬菜更少见。

而西式简餐,比如汉堡、三明治、披萨,几乎没有蔬菜的影子。

我们随便点了几份饭,给大家感受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天摄入蔬菜不少于 300 克(生重)

其次,蔬菜的烹饪方法也有讲究。有研究发现叶黄素遇热还不太稳定,因此一些高温烹调方式,比如煎、炸、烤,可能又造成一部分损失[4,7]。

所以说,无论是调查数据,还是从大家的饮食习惯推断,叶黄素缺乏,真的是个相当相当普遍的情况了。

针对这个难题,最科学的方式一定是通过日常饮食调整来解决。

但眼下大家生活都很忙碌,没时间自己准备饭菜;去餐馆或者点外卖吧,能吃到的蔬菜又很少;更何况有些「无肉不欢」的小伙伴,干脆不爱吃蔬菜……

对于没法每天通过蔬菜吃够叶黄素的人,服用营养补充剂也是个靠谱的解题思路。💡


来源:丁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