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男子因不洁食物离世!医生:夏天要防6大「致病菌」

随着气温升高,又到了各种细菌疯狂生长的季节,因此,夏季也被称为是致病菌的“天然培养皿”,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

而且致病菌还容易寄生于食物中,轻则引发腹泻,重则危及生命。

6.5人中就有1人患食源性疾病

严重可导致死亡


据《生命时报》公众号文章: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因食物受污染而生病。夏季高温环境下,空气湿度增大,更利于致病菌成倍繁殖。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强调,当前中国乃至全世界,食源性疾病是头号食品安全问题。我国一项食源性疾病监测显示,平均6.5人中就有1人罹患食源性疾病。

另据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陈婧医生介绍:

虽然患食源性疾病的病人是特别常见的,但是在感染科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很多病人都有慢性肝病基础,甚至很多患者有肝硬化腹水,一旦出现食源性疾病,容易引起腹泻,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引起脓毒血症、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曾有一例患者让陈婧医生印象非常深刻,该患者为年轻男性,有白血病史,刚化疗结束,免疫力低下,因为进食不洁食物,引起腹泻,导致脱水,来医院时间又太晚,最终酿成悲剧。

所以,虽然本病常见,但还是需要引起重视,特别是慢性疾病和免疫力低下患者要尤其注意。

湿热夏天

这些食源性致病菌不得不防!

所谓食源性疾病,就是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具有感染性、中毒性疾病及其他疾病的统称,食物中毒是其中最常见的一部分。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蜡样芽孢杆菌、肉毒杆菌、志贺氏菌、大肠埃希菌、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那它们分别都有哪些特征?喜欢藏在哪些食物中?如果一旦感染之后后果会怎样?

沙门氏菌

常出现在鸡、鸭、猪、牛等禽畜肉及鸡蛋、未经高温消毒的牛奶中等,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之一。

最常见的表现是肠胃炎,一般在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者水后4-72小时出现症状,并持续4-7天。

小朋友、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病情可能更重。

志贺氏菌

志贺氏菌感染也是细菌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引起发烧、腹痛和水样便,潜伏期一般12-50小时,传染性强,通常与食品安全问题相关,常见于卫生条件差环境中,可存在于肉类、牛奶、蔬菜中等。

李斯特单核细胞增生菌

最常见于乳制品、肉类等,可以在冰箱中繁殖,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数小时,甚至有最长3个月的报道(所以也不要以为从冰箱中拿出来的食物就“万无一失”了……)。

轻则发烧、肌肉酸痛、恶心、腹泻等,重则头痛、精神错乱、抽搐等,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

对于孕妇及其新生儿尤其危险,还有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患者,都需特别注意。

肉毒杆菌

常见于酸奶、啤酒、酱油等发酵品及肉制品,在蜂蜜中也曾抽查到本菌,一般在食用污染食品12-36小时出现症状。

早期主要为恶心和呕吐,随后出现特异性神经症状,从头面部开始,到胸部和四肢,出现肌肉麻痹,患者吞咽、言语困难,严重者可因膈肌麻痹引起呼吸衰竭死亡。

本病死亡率高,应立即住院治疗。

金黄色葡萄球菌

传播途径广,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飞沫等方式传播,常见于卫生条件差,加热不足的肉类、牛奶等食物中。

本病潜伏期短,最快进食后20-30分钟出现症状,包括呕吐、恶心、腹痛、头晕等。

副溶血性弧菌

最常见于鱼、虾、螃蟹、贝类等水产品中,在我国沿海特别是广东省常见。

远离这些细菌感染

需要做到8个字

陈婧医生说:“实际上我们需要做到的就八个字:清洁、分离、煮熟、冷藏。”

首先要注意清洁卫生,这些细菌可以在许多地方存活并传播,包括厨房,所以应经常洗手,对于餐具、砧板等注意清洁,有条件可高温消毒;分离是指生熟应分开放置,生肉、海鲜、家禽肉等应使用单独的砧板和盘子。

而煮熟是特别重要的步骤,应烹饪至合适温度、合适时间确保细菌被杀死。对于容易腐坏的,应尽快冷藏甚至冷冻,减少细菌繁殖。

不幸遇上食物中毒怎么办?

▫如果意识清醒,可以通过手指刺激咽部催吐,把未被胃吸收的中毒食品排出来;

▫如果有剩余食品,请带上它,并以最快的速度到医院。

根据中毒类型,应该对症治疗:

▫如果恶心、呕吐、腹泻

要输液或者补充生理盐水;

▫如果是细菌感染

要用抗菌药物治疗;

▫如果是寄生虫感染

要用抗寄生虫药物治疗;

▫如果是化学性食物中毒

要进行特异性解毒治疗;

一般来说,情况不太严重的急性食物中毒,3~5天就会基本痊愈;

记住,不要想着吃点药、睡一觉、多喝热水就好了,毕竟你不知道你是吃了哪些不干净的东西中招的,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就不好了。


来源:成都商报四川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