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孩子中3个中招?看看您家孩子有没有

首先,先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

年份

超重肥胖检出率

1985

2.6%

1995

6.7%

2000

12.0%

2005

14.7%

2010

14.6%

2014

19.4%

2020

29.4%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而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刷新和升高,我们的孩子们,相当于几乎每10个孩子中就有3个是“小胖墩”。

可能有些家长会说,没关系,长大了自然就会瘦。事实呢?

超重肥胖的孩子越来越多,并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孩子更强壮了,反而代表着可能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

当然也有好的数据,在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带头推动下,我国儿童青少年身高水平持续在改善,6-17岁男孩和女孩10年的时间平均身高增加3cm。2015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cm和158.0cm,比2002年分别平均增加了2.2cm和1.6cm,比1982年平均增加了近10cm和5cm。

现在的孩子,物资富足,

营养不良不是因为吃得不多,

而是因为吃得不对!

这样的场景有没有觉得很眼熟?

三餐时间,家长长辈追着宝宝喂饭,宝宝躲着跑,好不容易吃到嘴里又吐一地。正餐不吃,零食来凑。零食吃饱了,下一顿更不想吃。

而我们的中小学生呢,正餐时间偏食、挑食,放学了拿着零花钱往小超市、炸鸡店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 2021)》显示,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和饮料消费率在30%和25% 以上,明显高于成人。

如此,往复循环。

正确的饮食理念与生活习惯是生命健康的基石,学生时期是良好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习惯和健康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1989年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成立,制定了为期十年的“护苗系统工程”,并确定每年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

“民以食为天,食以育为先”

在“食”之前更要先“育”

有时候偏食、挑食、厌食并不完全是孩子的错,一方面,孩子们对自己所吃的食物一无所知,自然提不起兴趣。另一方面,各种加工零食来势汹汹,创意观感十足的广告,绚丽多彩的食品包装,喷香酥软的口感,从外观和味蕾上都诱惑着我们的孩子。再来,家长们通常通过威逼利诱、凶狠教训来企图达到目的,反而更激起孩子叛逆心。

我们应该通过家庭和学校,带着孩子一起学习了解传统的饮食文化,普及食物的营养价值、食品安全等知识,并引导孩子亲自动手实践。比如,我们可以指着一样蔬菜告诉孩子,这颗菜如何诞生、成长、收获,又是如何被烹调成一道道菜肴,甚至可以带着孩子到田间地头看一看,亲手播播种插插秧,亲手洗菜切菜制作菜肴。没有亲身体验,孩子怎能认识到食物的美好,爱上天然食物。

和孩子约定做到

1

每天吃够足量蔬菜和水果;

2

不喝或者少喝含糖饮料;

3

合理选择零食;

4

保证充足睡眠;

5

一起动起来。

家长可以做这些帮助孩子

1

树立正确的饮食观,知“食”,从根本上引导改变孩子的喜好和观念;

2

避免购买大量加工食品在家(包括薯片、饼干、糕点、饮料等),或放在孩子不好取拿的地方,水果蔬菜则放在孩子方便好取的地方;

3

帮助孩子一起管理规划好时间,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4

周末带着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比如农耕体验、跑步、骑车、打球等;

5

如果肥胖让孩子伤心、焦虑或者在学校处境困难,可以向专业人士,如心理咨询师或者营养师寻求专业帮助。

来源:武汉市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