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过度使用医用防护口罩、防颗粒物口罩的现象。

事实上,在某些场景下,不少民众使用了并不需要的较高防护等级口罩。大炮打蚊子,不仅没有必要,而且造成了浪费。因此,如何合理分配、使用有限的口罩资源,以期在疫情防控上发挥最大的效用,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咸宁疾控中心对以下各类人群在各种情况下如何选择口罩给予指导和建议。● 独自散步、遛狗、驾车、不近距离接触其他人的情况下不需要戴口罩;● 逛街、购物、用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其他非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可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人员密集的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空间狭小场所;近距离接触其他人;短时间或远距离(>3米)接触发热、咳嗽等症状病人或居家隔离人员;进入医疗机构等时,可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或防颗粒物口罩(KN95、N95、FFP2等);● 短时间或远距离(>3米)接触有症状的密切接触者、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时,可使用防颗粒物口罩(KN95、N95、FFP2等);● 近距离接触或直接接触有症状的密切接触者、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时,可使用医用防护口罩。● 独自办公、少数人员(无发热、咳嗽等症状)在通风良好情况下办公,可不戴口罩;● 召开会议等人员较多情况时,可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人员密集、空间狭小、通风不畅的办公场所;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病人时,可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或防颗粒物口罩(KN95、N95、FFP2等);● 不与民众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如:办公室人员、值班室人员等,独处时不需要戴口罩;a. 日常提供服务,不接触或远距离(>3米)接触发热、咳嗽等症状病人时,可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b. 近距离接触发热、咳嗽等症状病例或接触大量人群时,可使用防颗粒物口罩(KN95、N95、FFP2等)。● 办公场所内,不与民众等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在室外空旷地带执勤或独处时不需要戴口罩;● 在办公点召开会议等人数较多时,可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对于经常接触民众、进行外来人员排查、远距离(>3米)接触发热、咳嗽等症状病人的公职人员,可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或防颗粒物口罩(KN95、N95、FFP2等);● 短时间近距离接触有症状的密切接触者、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时,可使用防颗粒物口罩(KN95、N95、FFP2等)。● 接触无症状的隔离人员时,可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或防颗粒物口罩(KN95、N95、FFP2等);● 接触有症状的隔离人员时,可使用防颗粒物口罩(KN95、N95、FFP2等)或医用防护口罩。● 有症状的密切接触者、新冠肺炎疑似、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隔离、治疗、转移期间,可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或无阀门防颗粒物口罩(KN95、N95、FFP2等)。● 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等,可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预检分诊、急诊等科室医务人员、收费人员、药房工作人员等可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或防颗粒物口罩(KN95、N95、FFP2等)● 短时间接触发热、咳嗽等症状病人;不直接接触妥善保存的新冠肺炎样本的工作人员、司机等,可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或防颗粒物口罩(KN95、N95、FFP2等);●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短时间接触有症状的密切接触者、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无医用防护口罩时,短时间、无体液喷溅情况下应急,可使用防颗粒物口罩(KN95、N95、FFP2等);● 留观室、隔离病房(区)的医护人员;对有症状的密切接触者、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学调查、采样、诊治、护理、转运、消毒、尸体处理及其他近距离接触;实验室检测新冠肺炎病例样本等时,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注意:正确佩戴口罩,细节不能忘
(1)洁双手:日常注意手卫生,佩戴和摘下口罩时,都要洗手。
(2)辨正反:戴口罩前,要正确辨别正反面,对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来说,有颜色的为深色面朝外,无颜色的则可通过口罩褶皱判断,皱褶处向下为外;而对于医用防护口罩,可通过印花logo或金属条判别,有明显的印花logo或金属条向外突出的一面为正面。佩戴时还应注意,有鼻梁条的一侧为口罩的上面。
(3)严密合:戴口罩时,用双手手指置于金属鼻夹中部,一边向内按压一边顺着鼻夹两侧移动指尖,直至将鼻夹完全按压成鼻梁形状为止;并快速吸气,检查空气是否有从口罩边缘包括鼻梁处泄露,再调整鼻夹。
(4)防飞溅:打喷嚏或咳嗽时不需要摘下口罩,可适时更换;如果不习惯,可摘下口罩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
(5)巧更换:口罩佩配使用中,如果发现口罩明显潮湿或脏污时,建议立即更换新口罩,以免影响防护效果。

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指引
之公众佩戴口罩指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知,制订本指引。本指引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公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口罩佩戴。适用于日常环境中普通人群阻隔飞沫、花粉、微生物等颗粒物传播。适用于普通医疗环境,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或喷出污染物。适用于医疗工作环境下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五)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包括公众俗称的N95口罩)原则上可以不佩戴口罩。职业防护以及在工作期间需要与不同人群频繁接触的人员(如交警、行业执法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除外。建议罹患任何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流感、普通感冒等)的人员前往公共场所(区域)时要佩戴口罩。通常建议佩戴民用卫生口罩或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2)个人罹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应佩戴口罩,通常建议佩戴民用卫生口罩或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并与其他健康的家庭成员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3)强烈建议老人、婴幼儿和长期卧床不起病人的护理人员,在罹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暂停护理;必须护理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保持手卫生。(1)多团队在大开间、大进深场所共同办公时,工作人员需佩戴口罩。(2)多家单位在同一楼层共同办公且人员密度较大时,工作人员需佩戴口罩。(3)外部人员前往办公区域或会议场所,应要求其佩戴口罩。(4)会议场所服务人员、办公区域保洁人员在工作期间应佩戴口罩。(5)商务洽谈、拜访客户等无法确定风险的工作环境下应佩戴口罩。公众前往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区域)时,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时应佩戴口罩。通常建议佩戴民用卫生口罩或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罹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人员,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必须前往时,应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同宿舍人员彼此确认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原则上可不佩戴口罩,有外来人员访问时,应要求其佩戴口罩。任何人前往医院就诊或陪同他人前往医院时需佩戴口罩。通常建议佩戴医用口罩,并尽量与其他患者保持1米以上距离。其它无法确定风险的情况,如高峰期间乘坐公交、地铁、厢式电梯等,以及因工作需要与公众频繁近距离交流和接触的人员(如餐饮服务、银行职员、售货员、收银员等)建议佩戴口罩,通常可佩戴民用卫生口罩或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行业主管部门有其它要求的,执行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佩戴口罩前应保持手卫生。分清口罩的正、反面,保持深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金属条在上。先将耳挂挂于双耳,再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向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直至全部遮盖口鼻处。(二)口罩废弃后不要随地乱扔,应丢弃至指定垃圾箱内。(三)严禁佩戴口罩进行剧烈的运动或训练,避免与同伴以外的人近距离接触。佩戴口罩时如发生呼吸困难或过敏等异常现象时,要及时更换或停止佩戴。来源:健康咸宁、上海市疾控中心网站、湖北疾控中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