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红色县长夏桂林故里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明静湖)夏桂林,这个名字对于了解通山历史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他是通山土地革命斗争时期的第一位县长。他是哪个村落的人,他的故居怎样,他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当地宗谱上是否有关他的记录,带着这些问题,5月18日,我与廖长河、郑爱国、张善格等在大路乡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进行了一次踏访。

在焦夏湾夏姓祠堂旁边,村干部领着我们察看了夏桂林母子曾经相依为命的两间老屋遗址。拜访了夏桂林孙子夏先钧和夏元清侄孙夏基中两位老人。大家围坐到一起,夏先钧老人一边翻阅宗谱,一边述说着父辈们传承下来的革命事迹:祖父夏桂林生于1896年,三岁丧父,自小跟地主放牛为生,他疾恶如仇,好打不平。本湾有个叫夏祖瑞的读书人,他在外见过世面。祖父是在他的影响下渐渐走上革命道路的。1916年夏桂林与本湾夏元清一道组织了一个反抗压迫的“长生会”,队伍发展到100多人。

1925年镇南党支部成立,本村的夏子菁与邻近寺下村人吴斌在镇南中学加入了党组织,寺下离焦夏很近,吴斌来这里发展了夏桂林、夏元清、夏元杰加入了党组织。夏子菁与临近的吴田村王双庆一起开展革命活动,并结为夫妻。1926年,夏桂林当选为县农协会副委员长。1927年3月,他出席湖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组织“反蒋大游行”,惩办罪大恶极土豪劣绅。“五二一”惨案后,他赴省报告惨案真相,被任命为县组织部长。同年6月,县农民赤卫队在国民革命军的帮助下攻占通山县城,他兼任农民协会委员长。

同年8月,通山成立秋收暴动委员会,他任主任委员。月底,暴动攻占县城,成立红色政权——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夏桂林当选为工农政府委员长,也就是群众习惯称呼的县长,他是通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政权后的“红色县长”。9月,他以咸通农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副总指挥的身份,参加了攻打咸宁的鄂南暴动。10月,返回通山,任县委书记,在敌人重重围困下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赤色区域。12月,参加湖北省委扩大会议,当选为中共湖北省委执行委员。

本村烈士除夏桂林外,另有镇南中学成立党支部时入党的夏子菁,通山秋暴中的焦元清。还有原焦夏村、曾任咸蒲通游击队长的焦金谷,通山秋暴中的焦瑞祥等烈士。夏姓宗谱上不乏烈士的记录,夏桂林还有专门的序文记述。当寻问到长期以来,焦夏村为何少有红色宣传时,当地老人回答说,过去焦夏被定为“白区”,是国民党的统治区域,宣传受到一定影响。查阅宗谱,本村除红色县长夏桂林外,民国时期还有曾在五个县(鄂城县,湖南澧县、华容县,襄阳县,天门县)任过知县并著有《春及草堂诗草》的夏逢时、抗日战争时期的伪县长夏之日等。据说,夏桂林曾以替身隐藏,是本湾人、在武汉国民党内任职的一个内奸识辩告密的,这种“红白”相互交织的村庄,决定了革命斗争的复杂性。让本湾引以为豪的是清嘉庆年间,夏时阳与两位孙子,加封三代五品,衔至奉政大夫,曾立桅竖匾,光耀门庭。

对于夏桂林这个新生政权的代表,国民党恨之入骨,巴不得早日除掉而后快,他们找不着夏桂林,将其亲人、六十多岁的母亲抓去,千般折磨,老人宁死不屈。惨死于牢内。夏桂林被捕后,尽管敌人动用何种残忍酷刑,他凛然以对,1928年1月,敌人在武昌阅马场将他处以极刑,碎尸于江上。一代英雄就这样倒下了,湖北省委发表《追悼我们的战士》沉痛悼念,中共通山县委以桂林为区名予以纪念。目前,随着全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夏桂林烈士故居引起县老促会和大路乡政府的重视,着手于这处珍贵的遗址修复工作,让世世代代记住这个为争取人民解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革命烈士。踏访人员还就如何修复夏桂林烈士故居提出了具体建议。

(编辑:谭茜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