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不吃晚饭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常年不吃晚饭的人怎么样了?”

昨天,

这个话题引起了许多网友讨论。

有医生科普说,

常年不吃晚饭的“好处”有三点,

分别是——

1.显得成熟(易胖、皮肤松弛)

2.省洗发水(容易脱发)

3.多认识几个肠胃医生(胃酸分泌增加)

打趣归打趣,

除了上述这些“好处”,

常年不吃晚饭

对我们的身体究竟有什么影响?

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减肥故事:

节食一个月瘦了15斤(现在93斤),

竟然得了中度脂肪肝……

体重掉了,为什么还会得脂肪肝?

各种备受追捧“网红”减肥法,

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减重路上有哪些误区要避免?

今天为你说清楚~

不吃正餐减得快?

不少人的减肥心得里都有一条“不吃晚饭”,且“减重效果明显”。

这样算起来,到第二天的早餐为止,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进食。这种情况下,身体反而会把下一餐转变为脂肪!

而且,如果是吃的食物不够多,无法燃烧热量,身体也会将这些食物变成脂肪。

此外,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热量都不相同,就算晚餐不吃,如果白天摄取的卡路里超标,即使晚上7点后不吃东西,还是一样会囤积脂肪。

因此,营养专家强调,不要为了追求减肥速度而不吃正餐,尤其是早餐,更是一定要吃好。早餐距离上一餐的时间有十个小时左右,人体需要补充更多能量。不经常不吃早餐的话,人更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的行为和肥胖的发生,也会造成身体血脂水平的波动。

体重掉了为何会得脂肪肝?

在不少人的观念里,脂肪肝是肥胖人士“专属”的疾病。

的确,肥胖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原因,当脂类物质过多时,肝内载脂蛋白不足以结合全部的脂肪,剩余脂肪沉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肥胖性脂肪肝。肝内脂肪的堆积程度和体重成正相关,所以越胖越容易发生脂肪肝。

但是!瘦人也不能掉以轻心。有研究指出,脂肪肝的人群中约有10%~15%的人并不胖,甚至还有的人偏瘦,称为“瘦人脂肪肝”。

并且,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刘佳博士提醒指出,过度节食、只吃素不吃荤、疯狂运动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造成体内没有足够的糖来分解,可能导致脂肪分解量短期内大量增加。

年轻女性脂肪肝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大部分与减肥过快过急有关。

此外,营养不良的人、爱喝酒的人、糖尿病患者、滥用药物的人,都是脂肪肝高发风险人群。

脂肪肝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如何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发展成肝硬化?专家建议,首先是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日常要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每日食物保持多样性,摄入适量优质蛋白和足够膳食纤维,并且禁烟酒。

为什么你瘦不下来?

“基础代谢率”低 吃得再少都没用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潘丹峰解释,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是什么导致了肥胖。

肥胖是长期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过剩的能量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并过度积聚而导致的代谢失衡。人体的热量基本上是从饮食中摄取的。人体消耗的总热量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是基础代谢率。是一个人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热量所消耗的卡路里数,主要用于呼吸、心跳、氧气运送、腺体分泌,肾脏过滤排泄作用,肌肉紧张度,细胞的功能等所需的热量。基础代谢占到人体总热量消耗的七八成,是人体消耗最多的一项。

二是体力活动。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身体的日常活动、运动消耗。

三是食物消化的热效应,指的是在进食过程中引起能量的消耗。

基础代谢率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你节食,特别是节食时间比较长的情况时,身体就觉得你的能量不能够满足你的能量需要,就会降低基础代谢。

简单打个比方:当手机快没电的时候,可以选择节能模式。人体大脑里面的下丘脑有各种激素去调节人体的情况,当你长期节食,身体调节系统就会以为你处于一种“饥荒”状态,就会启动保护人体的“节能”模式,促使机体的基础代谢率下降。

比如一个人每天身体的基础代谢本来要消耗1000卡路里,现在由于节食,机体启动保护“节能”模式,只用消耗800卡路里,一旦能量消耗下降了,就更不容易去动员储存在体内的脂肪了。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网红”减肥法真的靠谱吗?

我们来说说近期比较火的两种饮食减肥法。

“网红”一:汉堡减脂餐

最近,网上兴起了一股“减脂餐”热潮,芝士、汉堡、披萨等高热量的食物,在博主的笔下摇身一变成了好吃又不胖的“减脂餐”——只要去掉酱汁、芝士,汉堡就是具备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的营养均衡的减脂餐。这是真的吗?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个案管理师吴丽娜表示表示,汉堡、披萨等食物,实际所含的热量可能并不高:一个汉堡的热量大概是500多千卡,如果再搭配一些低热量的蔬菜,一顿饭的热量大概在600千卡左右。

正常情况下,一个成人的基础代谢在1200~1600千卡,也就是说,单就热量摄入而言,只要每天摄入的热量小于人体的基础代谢,对某些人来说是可以减重的。

关键问题是,对有些胖友来说却是不能减重的,因为他们的自制力本来就差,吃了汉堡、披萨,又去吃其他的食物,结果总量就超标了。

另外,即使这样的减脂餐短时间内吃还可以,一旦开始正常饮食,体重就会快速反弹,不仅体重白减了,还损害健康。

“网红”二:“生酮饮食”

什么是“生酮饮食”?

“生酮饮食”是以大量脂肪、适量蛋白质和极少量的碳水化合物构成,可以吃肉、鱼、蛋和几乎所有长在地上的蔬菜、天然的油脂(黄油、猪油、椰子油)、某些坚果、某些奶制品、某些莓子,不能吃或是尽量少吃所有基于大米小麦的主食、根茎类高淀粉蔬菜、豆类,几乎所有的水果、甜食、酒精饮料等。

有些人“生酮”后,可以在最初的2周内减10斤,但这里体重丢失的主要是水,而非脂肪,因为生酮饮食有利尿的效果,一旦将水分补够,体重很快就会“反弹”。

而且,目前还缺乏长期数据来证明长期的生酮饮食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

还有的人会因为采用生酮饮食后代谢模式的骤然改变,导致各大脏器会很“不习惯”,引发身体大量的不适,通常称之为“酮症流感”,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疲劳、肌肉酸痛和情绪烦躁等副作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邓宇虹提醒说,作为一种医学治疗方法,生酮饮食需要经过严格的计算、充分的准备才能启动,必须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简单在家自助实施。

减肥是技术活

要考虑多种因素

“胖子也不是一口吃胖的”,减肥也绝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专家提醒,几乎每年都有一两种热门的减肥食疗方法出来,但是单一一种特殊的减肥饮食配方,可能短期让你瘦下来,但是恢复正常饮食后就会反弹,还会让营养摄取不均,造成身体的隐性饥饿。

实施减肥除了基础代谢率外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身体在糖代谢、脂肪代谢、嘌呤代谢方面有没问题,你的器官功能如肝、肾功能是否正常,这些因素都跟你适合使用什么样的营养方案。

而在减肥的过程中还要定期监测,观察身体成分的变化,了解减的主要是脂肪还是肌肉,如果减的太快导致肌肉流失,就需要降低减重速度。在达到减重目标后,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过渡到低升糖指数的均衡饮食,减少反弹机率。

这5大减肥误区也要知道

误区1

只喝低脂奶、只吃低脂食品

实际上,全脂奶比脱脂奶拥有更好的饱腹感,能够真正满足你的食欲,全脂奶的脂肪也能够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本身也有)。

另一方面,低脂食品并不代表没有“卡路里”,而且低脂的东西通常会添加许多砂糖与人工甜味剂,反而会让人想吃更多东西。

营养专家建议,如果一天只喝一杯牛奶,喝全脂奶就行。如果你一天喝好几杯牛奶,其中一杯全脂奶,其他时候可以喝脱脂奶。

误区2

过度遵循少量多餐

虽然少量多餐有助于提高代谢、控制胃口。但是,过度分餐,会让人难以达到饱足感,反而容易吃过量。

因此,不妨规划好一天的三次进食,并将卡路里摄取提前到早餐和午餐,也有助于有效减少体重增加。

误区3

对每一卡路里都斤斤计较

其实,减少垃圾卡路里食物的量,增加好的蛋白质食物的量,如海鲜、去皮鸡肉和坚果等,再搭配低GI(即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减肥效果会更好。

误区4

过度依赖家用体脂秤数据

有的减肥人士自己家里买了体脂秤,并据此来判断自己的身体成分,营养科专家表示,家用体脂秤准确度有限,仅供粗略判断;医院里用的是多频测量,检测的结果更为精确,也更全面,对内脏脂肪的变化更敏感。

误区5

千金难买老来瘦

一些老人家偏爱吃素,看起来体型匀称,但如果容易疲惫、常觉得使不上劲,要警惕可能患上“肌肉减少症”。

有研究指出,肌肉减少30%,会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可出现肌肉松弛、皮肤皱褶增多、体重下降、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等症状。

老年人患上肌少症,容易跌倒继而发生骨折。除了容易跌倒,老人走路缓慢、握力下都可能有肌肉减少症倾向,应到正规医院咨询治疗,适当进行饮食调整和力量训练,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来源:广州日报健康有约、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