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公布五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5月11日,公安部公布五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5种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成为最为突出的5大高发类案。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占发案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涉案金额最大,占全部涉案资金的三分之一左右。

刷单返利类诈骗

刷单返利类诈骗由于返利周期短、引流成功率高,已逐步演变为当前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诈骗类型,并与其他电信网络诈骗手法相互“融合”,成为电信网络诈骗主要引流方式。诈骗分子主要犯罪手法为:第一步,通过网络发布兼职广告,打着“足不出户、高额佣金”的旗号,招募“刷单客”“点赞员”“推广员”,将“上钩”的受害人拉入“做任务”的聊天群。第二步,加入聊天群后,诈骗分子会让受害人在群内领取“新手任务”,受害人完成“新手任务”后,诈骗分子会快速返还小额佣金,用以骗取受害人信任。第三步,诈骗分子以“充值越多、抢单越多、返利越多”为诱饵,诱骗受害人在刷单APP中垫资充值。第四步,当受害人完成任务想要提现时,诈骗分子将设置重重障碍,拒不支付本金和佣金,甚至诱导受害人加大投入,进而骗取更多资金。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的受害人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群体或热衷投资、理财、炒股的人群。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渠道锁定受害人并骗取其信任后,采用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或谎称有特殊资源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方式,引诱受害人加入“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直播课、接受“股票大神”投资指导。随后,诈骗分子将诱导受害人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或APP上投资,前期小额投资试水可获得返利,一旦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后,就会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并被诈骗分子拉黑,且虚假网站、APP无法登录。

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等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提额套现等广告信息,打着“无抵押”“免征信”“无息低息”“快速放款”“免费提额套现”等幌子,以事先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验资、缴税等为由,或以检验还贷能力、调整利率、降息、提高征信等为借口,诱骗具有贷款需求或曾办理贷款业务的受害人转账汇款,甚至骗取受害人银行账户和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消费,从而实施诈骗。

冒充客服类诈骗

冒充客服类诈骗的受害人群通常为网购用户,诈骗分子事先大肆非法窃取、收购买家网购信息及快递面单信息,以退款、理赔等为由对买家或平台商家实施精准诈骗。诈骗分子主要犯罪手法为:一是冒充电商平台或者物流快递企业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商品出现问题,以退款、理赔、退税等为由,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对受害人实施诈骗。二是声称误将受害人升级为VIP会员、授权为代理、办理商品分期业务等,以不取消上述业务将产生额外扣费为由,诱导受害人支付手续费,从而实施诈骗。三是以受害人电商平台会员积分、支付宝芝麻信用积分不足为由,让受害人申请贷款从而提高会员积分,并诱骗受害人将贷款汇入其指定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紧跟社会热点、不断迭代升级,造成的损失金额往往较大,广大群众深恶痛绝。诈骗分子主要犯罪手法为:冒充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银行账户、电话卡、社保卡、医保卡等被冒用,或者身份信息被泄露,或者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包裹藏毒等违法犯罪,以此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进而实施诈骗。公安机关工作中发现,一些诈骗分子还会冒充不同部门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以领取补助补贴、奖学金,医保卡、证券、金融账户被冻结,出入境证件异常、失效等为由实施诈骗。特别是近期一些诈骗分子以受害人涉嫌散布疫情谣言、贩卖假口罩、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等为由进行诈骗,影响恶劣。

链接:五大反诈利器,你都知道吗?

国家反诈中心APP 主要有以下功能:一是当用户收到涉诈电话、短信或登录涉诈网址时,及时进行预警提示。二是当用户发现涉诈线索时,可以一键举报。三是用户可以通过APP对可疑网友的真实身份、社交账号、交易账号进行涉诈风险验证,大大降低网络交易风险。四是APP每日发布不法分子的最新诈骗手法,剖析典型案例,协助用户学习防骗知识、了解诈骗套路,提升识骗能力。

96110预警劝阻专线 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的公安机关开通。公安机关提醒:96110是官方预警劝阻专线,如接到“96110”号码来电,说明机主本人或其家人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请一定及时接听并耐心听取民警的劝阻提示,避免上当受骗。

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 公安机关提醒:如果收到来自12381的预警短信,说明很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要保持高度警惕,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谨防上当。

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 诈骗分子冒用他人身份开办电话卡严重侵害用户本人合法权益,广大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一证通查”服务打通了93家省级基础电信企业和39家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相关数据,群众只需要使用自己的居民身份证,即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查询本人名下持有的全国移动电话卡数量。专用短信端口10699000将在48小时内向预留手机号反馈结果,真正实现了全国移动电话卡的统一便捷查询。

云闪付APP“一键查卡” 为解决群众对于跨行银行卡账户查询的诉求,云闪付APP“一键查卡”功能,向公众提供银行卡数量、每张卡的银行名称等信息的查询,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便利公众直接掌握个人名下银行卡信息,强化自身银行卡管理。

文章来源:《老年文摘》第26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