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藏品中的英雄武汉”展览代表性文物


展览现场。记者何晓刚 摄

辛亥革命年画木雕印版

雕版正反两面共有6幅图画,分别记叙了有关辛亥革命的几件重要史事。版画正面上端刻有楷书“开国孙黄黎都督”的字样,表明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领袖黄兴以及湖北都督黎元洪在开创民国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下面三幅画面连续性地描绘阳夏战争中刘家庙大战的史实。第一幅画面上端横书“汉军在刘家庙大战北兵得胜,在洋街六国恭贺”。画面上生动地反映了革命军肩扛长枪,威武雄壮,广大群众扬眉吐气,甚至部分外国侨民也为胜利欢呼的场景。第二幅画描述了阳夏保卫战汉口战役中两军对垒的战斗场面。第三幅画记录了革命军惩处内奸张景良、罗家炎的情景。

版画背面的三幅图画分别描绘“蓝天蔚大战山海关”“宣统退印归汉”与“孙中山访鄂”等历史事件。第一幅画表现了蓝天蔚、王怀庆领导的革命军与东北赵利生(又名赵尔巽)、张作霖为首的清军在山海关外激战的情景。第二幅画反映了武昌起义后,全国各省奋起响应,清帝退位的历史场面。第三幅画则记录了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在鄂军都督黎元洪的邀请下访问湖北,当时黎元洪等各界人士在武昌汉阳门“排队相迎”的盛况。

这种以辛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民间年画木雕印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记载了历史,热情讴歌和宣传了辛亥革命,反映出辛亥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既是共和纪念文物,又是辛亥革命的历史见证物。

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空瓶

展览现场。记者何晓刚 摄

这个玻璃瓶是用来盛装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的。2020年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自抵达武汉以后,就集中力量展开在疫苗研制方面的应急科研攻关,3月16日20时18分,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湖北省疾控中心参与了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基于5型腺病毒载体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该疫苗在一期的108名志愿者中能够激发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在二期508名志愿者的临床试验中接受进一步评估。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集体签名的防护服

展览现场。记者何晓刚 摄

这是一件签满了2020年武汉战疫期间参与防控工作的近300名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姓名的防护服。防护服是一件在抗击疫情期间经常要用到而且不可或缺的装备,它就像战士的铠甲一样,可以保护流调人员在进入隔离病房面对面地和确诊患者进行流调时、实验室人员在分离病毒或者进行核酸检测时、消杀人员在进行消杀、环境监测人员在进行采样时不被病毒所感染。而大家在这件防护服上郑重签下自己名字也代表着疾控人将“慎终如始”,继续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

《京汉工人流血记》

1923年3月出版的《京汉工人流血记》。记者何晓刚 摄

1923年3月北京工人周刊社出版,作者文虎(即罗章龙)。这本书的封面上画有一位体格强健的工人,高举一把铁锤,左方印“京汉工人流血记”七字书名,这本书是真实、详细记载“二七惨案”全过程的重要文献。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负责人罗章龙目睹军阀暴行后,奋笔撰写了《京汉工人流血记》,全书共10万字,成为研究中国工人运动史的珍贵史料,更是中国工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坚强战斗力的真实写照。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