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诈骗又有新花样!千万不要轻易通过好友申请!

在这个信息时代


每个人都被无数的APP包裹着

其中,微信早已覆盖了我们的生活

超多通讯及支付的功能

使我们几乎离不开它

图片

微信的“微信亲属卡”功能

你用过吗?

图片

注意了!

诈骗分子盯上了这个微信功能

已经有不少人中招!

什么是微信“亲属卡”?

微信“亲属卡”是微信自带的代付功能,微信用户可在微信里赠送“亲属卡”给父母、子女作消费使用。

代付方通过设置“亲属卡”的每月消费额度上限,将额度控制在0.01到3000元之间,每月自动延续。

当父母、子女使用“亲属卡”消费时,消费资金将自动从代付方的支付账户扣除。

图片

微信“亲属卡”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父母付款更简单,享受网络支付带来的极大便利;同时,家长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孩子零花钱,更直接地掌握孩子零花钱的去向。

微信“亲属卡”跟绑定银行卡的权限不一样,它只能用于日常消费,不能用于红包和转账


那么,微信“亲属卡”是怎样成为犯罪工具的呢?


骗子先给你的“亲属卡”

其实是“空头支票”



图片


当你收到类似添加好友申请,就请提高警惕了。


不仅对方能准确无误地叫出自己的名字,且都声称是“我姐姐让我加你”,除“姐姐”,还可能是“阿姨”“爸爸”“舅舅”等。

如果你在半信半疑之间,同意了对方的添加好友申请,或许已经开始一步步走进骗子的圈套。


套路一:假装是你熟人的亲戚,把你拉到股票、微商等微信群中,通过群里的托儿,哄骗你购买商品,甚至是“投资”或赌博。


套路二:迅速“照搬”你的个人信息,比如微信名、地区、朋友圈等内容,然后使用你的个人信息,向你的亲友开启下一轮骗局。



图片

当受骗者放下防备心

骗子再送一张“亲属卡”


添加好友后,一通套路的嘘寒问暖,“包装”自己,通过平常聊天让受骗者觉得骗子纯属善意,且完全不差钱。


当受骗者没有了提防心,时机成熟后,骗子莫名送一张“亲属卡”给受骗者,然后迅速和受骗者发信息索要同等金额的亲属卡或转账金额。


然而,骗子赠送的这张“亲属卡”虽标有额度但并不能完成支付。


此时,问题来了……


1. 骗子是以什么理由来要回亲属卡的?
答:我想给家人亲属卡,不小心发给你了,现在亲人在外面等着结账,非常着急,帮我退回来吧。(感情招牌)


2. 对方先给我发的,我先去消费了再退还不就行了?
答:当受骗者用骗子给的“亲属卡”消费时,会发现这张卡无法使用,骗子便以“需要互相赠送相同额度才能激活”为由,让受骗者回送骗子一张同等额度的“亲属卡”。

(利用对软件功能的不熟悉忽悠你)


3. 为什么对方发来的“亲属卡”无法使用,我发出去的就可以使用?
答:因为对方微信余额里面根本就没有钱,而且绑定的银行卡也是一张空卡,根本就无法完成支付。(关键环节)


4. 我已经给对方转款过去了,对方微信余额里面应该有钱了?
答:没错,的确有钱了,拼速度的时候到了,骗子桌子上早就准备好了一张收款二维码,你敢发我就敢消费!


5. 我正好也在消费,看看谁快!
答:那样咱们就拼一下速度好了,民警亲自体验了一下,对赠送的“亲属卡”原来还可以进行一秒迅速解绑


6. 再之后呢?

答:没有之后了,此时你已经被对方拉黑了,你收到的只是一张“空头支票”。


图片

网络犯罪套路升级

警惕之心不能丢


微信推出“亲属卡”功能本来是出于便捷支付的目的,但被犯罪分子作为犯罪工具用于实施网络犯罪。

绑定“亲属卡”等同于默认对方从自己的微信中或绑定的银行卡中自动扣费,为了避免踩坑中招,请广大微信用户给他人发送亲属卡时一定要谨慎,不要让一些人成为“套路”自己的“亲人”。

图片

每次看见网络诈骗的手段揭秘

多巴胺都觉得自己能安安全全到今天

真是太不容易了...

图片

骗子懂得又多、又聪明、还有团伙

我们要怎么样才能一直守好自己的钱包?

其实很简单,就是——

1.不贪小便宜、不信陌生人;

2.只要提到钱就多个心眼;

3.天外来财不可信、不可取!

图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