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明静湖)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通山革命历史,保护、研究和传承红色基因,5月4日,通山县红色文化研究会顾问团成员徐赐甲、成崇炎、张远林、王振华、杨海滨、吴世湖和研究会成员叶文钦、王发明、焦小云、邱承良等在竹家楼村党支部书记吴之杰的陪同下,前往周步山革命遗址调研。
调研组参观了上世纪二十年代通山革命前辈在这里多次策划通山秋暴的老屋,仔细浏览了周步山革命遗址图片、人物展览。大家对周步山这处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革命遗址有了深刻的认识:周步山位处通山阳新两县交界的大畈镇竹家楼村,山下为板桥茶滩、矮山湾,南与富有沉水山相邻,东与消水山相连,北与西坑潭、大畈街遥遥相望。
1927年五二一惨案后,叶金波、阚学增、吴礼执等革命在这里建立了通山县第一支农民自卫军。县委在这里策划秋收暴动:先攻打各地民团,最后攻占通山县城。红过多次策划,各地民团得到有力打击。8月中旬,在板桥茶滩章召开县委扩大会议,明确了秋暴组织机构,8月下旬正式将农民自卫军更名为农民革命军。分六路攻占了县城,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全国首个县级红色政权——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
鄂南秋暴失败后,通山县委决定将革命活动转入地下,农民革命军分别转移到周步山、沉水山、九宫山活动。从此,周步山成为革命最活跃的地方,吴致民、叶金波、方步舟、陈兆秀、阚禹平、阚学增、吴礼执、章继林、江福来、许金门等都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
成崇炎认为,通山革命可歌可泣,红色历史感天动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些革命遗址,发扬好优良的革命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用优良的成绩告慰先烈,更好地建设好我们的家园,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调研组还参观了石磊皮会议旧址、全维和烈士墓、吴礼执烈士故居、红军洞等革命遗址以及红砖石头屋、字藏塔、义学堂等自然生态村落和独特文化古迹。
(编辑:葛素文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