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特约通讯员 胡秉昶)通羊镇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市县政法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启动“平安通山全域提升”活动,旨在聚焦全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关切的痛点、难点、堵点、盲点问题,听民声、解民忧,切实提升平安建设水平,持续优化通羊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推动平安通山和法治通羊建设再上新台阶。
始终对标要求,推动任务落实转化为治理果实。镇党委政府站位全局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平安通山全域提升”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该项工作作为保稳定、保平安的重要任务,切实从思想、组织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平安通山全域提升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同时,多措并举营造声势,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平安通山建设的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平安通山建设,使平安通山全域提升家喻户晓,形成人人支持平安建设、参与平安建设的浓厚氛围,切实将活动各项任务举措落实成果转化为镇域治理的丰收果实。
推进“三治”融合,推动融合模式转化为治理优势。聚焦社会治理“关键点”,做实法治保障。以统一划分的260个农村网格和85个城区网格为基础,引导政法力量下沉网格开展工作,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按照“四必访”原则,全面开展进村(社区)入企,确保全镇村(社区)、重点企业、重要工地、重点场所、重点人员走访全覆盖。同时持续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形成“订立规矩、重塑习惯、涵养法治”的法治社会建设氛围。盯紧社会治理“切入点”,突出德治教化。要求政法力量下沉网格时坚持“四必问”“四必宣”,全面收集群众合理化的意见建议,引导居民把道德规范融入村庄、小区、家庭,促使崇德向善,形成扬善抑恶、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抓住社会治理“着力点”,强化自治参与。大力推行“村民小组自治”“院落自治”“村湾自治”等“微自治”形式,培育孵化并支持引导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社会组织,实现群众诉求及时感知、风险隐患及时处置、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着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鼓励多方参与,推动社会合力转化为治理活力。选好用好村(社区)带头人。持续加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使之成为基层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生力军,切实为群众谋福祉、为集体谋发展。提高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建立各种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组织村(社区)热心公益活动人员参与基层治理。组建邻里守望队伍、政策法规宣传、志愿者服务、留守儿童“代理家长”队伍、乡贤调解队伍等,建立健全“百姓河长”“百姓城管”“百姓楼长”等志愿服务队伍。发挥社会组织的民主监督作用。在政府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提供有效决策信息,拓展居民利益表达渠道。利用好社工工作者。推行社工AB岗,健全“全科社工”便民利民工作机制,实现城乡社区服务提档升级,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强化智治监管,推动信息密度转化为治理效能。建强网格化中心,实现“一网统管”。按照“一张网、两条线、多功能、广覆盖”工作思路,充分运用和发挥综合治理信息平台作用,逐步实现服务管理农民群众事项达到“网格—村(社区)—镇”三级互动响应。建立智能指挥平台,实现“一体调度”。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政法办牵头抓总、镇直单位各司其职、条块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执法、城乡管理、民生服务等主要任务,构建上下互通、左右关联的网格化信息系统。建好大数据平台,实现“一键查询”。依托网格化平台开展网格数据采集攻坚行动,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和人口信息基础台账,准确全面录入人口基本信息、突出矛盾纠纷问题及化解情况、惠民政策和惠民项目等,实现全方位、动态式社会服务进村入户。建优综合执法队伍,实现“一体运转”。结合体制机制改革赋予乡镇的审批、服务、执法权力,推动各类资源下沉、治理重心下移,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积极探索综合执法“一个执法主体、一支执法队伍、一个执法平台、一套执法规范”四位一体运作模式,负责生态修复、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具体任务。健全矛盾化解机制,实现“一发即化”。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动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有效防范矛盾纠纷“外溢上行”,努力打造矛盾纠纷“终点站”。完善排查预警机制,推行警情、网情、民情“三情”联判,“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调解+行政复议”等组团式多元手段化解非诉纠纷,使矛盾纠纷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
(编辑:葛素文 二审:程思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