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羊镇港口村:高质量党建引领治理新提升

云上通山报道:(特约通讯员  胡秉昶)通山县通羊镇港口村位于通大核电公路旁、富水水库边,距离县城9公里,与隐水洞相距3公里,是一个典型的移民村。全村有水库库面5000亩,鱼塘1000亩,田地1200亩,山林5400亩,是典型的移民村,素有“渔村”之称。

以红色党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练好“钢筋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强化主角、主业、主责意识,积极开展党建工作,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服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将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红引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加油站”、实现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充分发挥地理优势进行鱼塘承包,引导种植大户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村有产业、组有项目、户有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基层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养基地”。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主要用于支付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劳务报酬、特殊困难家庭补助、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助力建强基层党组织、提升农村治理能力,有效解决了“无钱办事”的难题,在保障群众稳定增收、发展村级事业方面发挥了良好效益。

以红色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增长极”。将党建工作融入特色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打造党建引领“新引擎”、跑出更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用好用活山水资源,深入挖掘“渔文化”,依托山水、湖塘大力发展村湾经济,做深做透“渔”文章。目前该村湾正在新建鱼馆、茶亭、垂钓台,做活集观、赏、捕、吃为一体的“渔”产业;新建港申航空营地、水上乐园、芦苇湿地、游步长堤等景点,配套水产养殖、家畜养殖、油茶种植、柑桔种植等特色产业,开创以“旅”带农的新局面。

以红色党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着力“绘新颜”。采取“村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工作方法,结合“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全民志愿服务日”等活动,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倡议书、入户走访、张贴公示栏、村村响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使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成为群众的思想共识。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党员们带头宣传发动、带头参与行动、带头完成任务,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集中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全面实施“三六”工程,即三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水域);三拆(拆残垣断壁、拆烂墙破圈、拆危旧房屋);三治(治乱搭乱建、治乱堆乱放、治畜禽乱跑);达到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净化、文化等“六化”,实现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乡风美、精神美等“六美”。

以红色党建助推设施有机更新,激发“新活力”。严格执行“五议五公开”工作法,组织群众广泛参与村湾事务管理,充分调动群众在参与村湾事务决策、村湾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村湾公共服务、化解各种矛盾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你管我、我管他、大家管大家”的治理新格局。引导群众筹资1175万元,新建了3000㎡文化活动中心广场、4000㎡停车场、2座旅游厕所,新修了1公里公路、2公里环湖游步道、700㎡党建综合体,实现移民新村87栋楚风楚韵房屋的规划建设,组建以党员带头的治安巡逻队、村湾文艺队,村湾面貌焕然一新。

以红色党建赋能公共服务体系,凝聚“大合力”。按照基本事务、基础设施、基本保障、基本民生和基本服务5个方面梳理服务事项清单,统筹各种村级政策、整合各种村级资源、划分各种村级事务,突出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完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等5项服务功能,拓展其他10余项服务功能,将疫情防控、村级教育医疗、村级道路、安全饮水、住房安全、乡村文明、生态环境、矛盾纠纷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纳入管理范围,构建开放、集约、共享的治理服务体系。

(编辑:葛素文  二审:程思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