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中的青春
传五四薪火
贺青年之节
青春是什么?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回答。
自1919年“五四”运动吹响民族觉醒号角始,青年一直走在时代前列,推动社会进步,开拓美好未来,用拼搏激扬青春梦想,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
青春是美丽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在2022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我院特从典藏精品中,遴选出12件与奋斗的青春相关的作品予以展示。这些作品创作年代跨越两个世纪,创作内容涵盖多个行业、多个时期,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广大青年奋斗中的青春。
汤文选的中国画作品《广阔天地炼红心》、廖连贵的中国画作品《我们的医生喊得应》《奋进》、陈立言的中国画作品《勐腊晨韵》、彭述林的油画作品《第一线》、伍振权(刘三多合作)的油画作品《地下长城》、雷必农的油画作品《基石》,蓝玉田的版画作品《焊花飞溅》、李三汉的雕塑作品《忙》分别创作于20世纪60到80年代,展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奋战在不同岗位、不同环境的青年们,昂扬向上、爱岗敬业的精神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豪迈;杨新宇的油画作品《到灯塔去》把书籍比喻为灯塔,用清新明快的色调传达出新时代青年求知若渴,攀登知识高峰的精神面貌;曹丹的版画作品《战疫·战疫》紧扣时代脉搏,以四米长卷精刻细描出一线医护人员抗击新冠疫情的工作现场;蔡增杰的雕塑作品《兄弟情——李书成与李汉俊》为党的革命先驱塑像,描绘的是红色的青春。
青年者,国之魂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全国广大青年,他希望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让我们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乘风坚毅前行,破浪奋勇奔腾。让我们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青春万岁!
湖北省美术院藏品精选
汤文选《广阔天地炼红心》
中国画
70×115cm
20世纪60年代
汤文选是湖北四老之一,他的作品或隐或显、或化解之、或凝聚之、或熔裁之、或独创之。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一批新人物画开时代之先,为当时急需突破的中国画的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广阔天地练红心》以鲜明的色彩和传神的人物形象展现出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景象。
彭述林《第一线》
油画
57×70cm
1974年
彭述林20世纪60年代初曾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参加罗马尼亚著名画家埃乌琴·博巴的油画培训班,培养出极具表现力的写实能力。油画《第一线》用简练有力的线条和充满张力的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青年社员在田间地头劳作、奋斗的场景。
伍振权 刘三多《地下长城》
(原作遗失,此件为伍振权于2009年重新制作)
油画
112×284cm
1974年
伍振权和刘三多合作的《地下长城》原作创作于1974年(后原作遗失,我院所藏为伍振权于2009年重新制作),反映了毛泽东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是这一时期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画中的女民兵目光坚毅、姿态昂扬,不仅是对红色年代的历史记录,也是对涌动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民族精神的准确诠释。
廖连贵《我们的医生喊得应》
中国画
95.5×118.5cm
1976年
农村和农民是廖连贵作品中常见的题材,《我们的医生喊得应》采用对角线式构图,大面积青绿色块渲染,主要人物形象突出,神态生动自然,以老练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爱岗敬业的乡村赤脚女医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廖连贵《勇进》
中国画
98×198cm
1979年
廖连贵在创作水墨人物画《勇进》前,曾专程到恩施体验生活,与排工们一同泡在清江里放木排。艺术家秉持着“不脱离生活”的创作原则,用洋溢的热情和洒脱的笔墨,称颂青年排工激流勇进、不畏艰难的进取精神。
蓝玉田《焊花飞霞》
版画
45×30cm
1979年
蓝玉田是湖北第二代版画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湖北省版画创作与研究的开拓者和组织者。画家使用仰视的视角,营造出强烈的视觉表达效果。画面上端电焊工人姿态挺拔、动作坚实,尽管只是背影,却能映照出新中国工业建设的火热景象。
李三汉《忙》
雕塑
75×20×30cm
1981年
李三汉始终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是大众精神食粮”的创作理念,《忙》塑造了一位农忙中劳动少女的优美形象,充满生命活力,焕发着积极向上的蓬勃之感。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从人民公社走向承包制,人民群众创造美好明天的喜悦心情。
陈立言《勐腊晨韵》
中国画
136×68cm
1984年
陈立言的作品吸收和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精粹,注重生活感受,强调笔墨的表现意韵。他的人物画寥寥几笔,具神情毕至,栩栩如生,将花鸟画技法用于人物画创作,相得益彰,《勐腊晨韵》画面简洁,笔墨洒脱,线条精妙,设色古雅,意境含蓄隽永,极富表现力。
雷必农《基石》
油画
60×135cm
1985年
雷必农创作油画《基石》时,三峡工程还未正式启动。但画家基于对外光技法的巧妙施用和对画面构图的整体调度,通过对一位手扶大坝基石远眺的女工所流露出的愉悦神情的精准刻画,传递出对高峡出平湖美好愿景的期许。
杨新宇《到灯塔去》
油画
190×140cm
2020年
杨新宇是一位年轻的新生代创作者,《到灯塔去》选取图书馆一角,以写实手法,呈纵深状构图,层次分明,寓意明确,注重画面整体与局部、人物动态与环境相结合,描绘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生活面貌。
曹丹《战疫·战疫》
版画
150×400cm
2021年
曹丹的版画以一种新颖的立场,跳出自身的表现惯性和温暖的语言巢穴,蕴含了时代精神。《战疫·战疫》为大尺幅现实主义题材铜版画,借助铜版的蚀刻语言加强画面表现的力度和分量,引导观众切身感受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与死神奋力抗争、抢救生命的抗疫场景。
蔡增杰 《兄弟情——李书城与李汉俊》
雕塑
120×60×50cm
2021年
《兄弟情——李书城与李汉俊》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辛亥元老、武昌首义功臣李书城与党的创始人之一、革命烈士李汉俊两兄弟的形象,纪念碑式构图和垂直向上的衣纹造型,给人以庄重之感,传达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气概。
来源:湖北省美术院HPA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