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大幕山林场:发展旅游资源 提升社会效益

云上通山报道:国有通山县大幕山林场在做好森林资源培育的同时,立足现有景观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产业,既促进林场自身发展,也带动周边农户致富。

国有通山县大幕山林场,地处鄂东南幕阜山余脉大幕山系,始建于1971年,总经营面积14万亩,1994年经省林业厅批准成立了大幕山省级森林公园,是鄂南地区的“绿色宝库”,而这“绿色宝库”中最耀眼的当属每年暮春时节漫山遍野的红杜鹃。每当杜鹃花盛开,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林场顺势而为,2012年开始发展旅游康业产业,首当其冲就是打造以杜鹃花为主的景观园。

国有通山县大幕山林场场长陈舒林 :“红杜鹃规模已经达到了1000到2000亩左右,现在已建园的是1000亩,外拓的面积还有2000亩左右,已经成了规模,吸引了很多游客上来观赏。”

为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观赏的层次感,让游客不仅仅局限于春季游览,大幕山林场积极加强森林景观的抚育管理与培育,让游客一年四季都可以来游玩观景。

国有通山县大幕山林场场长陈舒林 :“我们进行了景观林改造,补植相关的色彩林,比如说红枫、银杏,再就是乡土的马褂木林,增加森林景观的功能。大幕山现在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春赏花,夏避暑露营,秋赏叶,冬观雪的旅游格局,是我们湘鄂赣有名的生态旅游打卡地。”

大幕山林场的古树群也让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全场已挂牌登记的古树名木107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4株,二级保护25株,曾家山古树群一处,树龄100年以上的苦槠、青冈栎、银杏等古树30余株,与古朴的曾家山村相映如辉。

国有通山县大幕山林场场长陈舒林 :“古树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的馈赠,是我们的自然瑰宝,有古树的地方说明他的村落非常有历史底蕴,人文底蕴深厚,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具体体现。”

随着景区品质和内涵地不断完善和拓展,大幕山林场在去年成功申报了中国森林康养林场,旅游加康养的模式,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增收。曾凡德是林场内曾家山村的村民,也是该村农家乐一号店的店主,自从林场发展旅游以来,他开了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结束了靠务农和打工维持生计的日子,同时也带动了全村二十几家农家乐的兴起,成为了吃到林场旅游红利的第一批村民。

国有通山县大幕山林场场长陈舒林:“社会效益,也是我们发展旅游以来最大的效益,这一块的收益每年入园的人数8到10万,每人按照100元算也有500到1000万左右的收入,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除了旅游景观的打造,林场还积极争取部门资金,修建公共设施,拓宽旅游公路,全力搞好旅游指引、交通管制、秩序维护与垃圾清运等服务工作,当好旅游服务“店小二”。

通山大幕山林场曾家山村村民曾凡德:“林场的贡献还是比较大的,通村的公路都是林场修过来的,古树挂牌维护,游客到这里看了都很满意,有些公共设施林场帮着我们搞,没有林场就没有现在这个形势。”

国有通山县大幕山林场场长陈舒林:“今年立项争取到游步道建设,马上要施工了,2.1公里,马上开始投入建设,估计七八月份就完成。”

在促进旅游康养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幕山林场立足大力培植森林资源本职工作,发展林下经济,采取在樱花林中套种梅花、黄精等种植模式,打造黄精基地,预计三年以后亩产值可达到一万元左右,不仅增加了林场的创收渠道,也有效带动周边居民发展黄精种植100亩以上。

国有通山县大幕山林场场长陈舒林 :“我们作为林业人,实现和践行两山理论责无旁贷,我们不仅要实践好,当好排头兵和实践者,不仅要带动自己林场的职工,享受两山论带来的红利,还要辐射周边的群众,结合大幕山生态旅游,共同享受两山理论的成果。”(云上咸宁记者 高林伟 张聪)

(编辑:谭梦星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