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瘤并非绝症,把握“胰腺”希望

并非所有的胰腺肿瘤都是胰腺癌,希望大家重视体检,积极面对,定期随访,把握“胰腺”生机。


胰腺的位置在哪里?

胰腺在肚脐上方一拳正中的位置,其解剖位置较深,临近肝脏和胆囊,前方有胃肠遮挡。胰腺形似腊肠,长度约15-20公分。

胰腺有哪些功能?

胰腺是仅次于肝脏的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主要有两大功能:

内分泌功能:分泌胰岛素,负责调控血糖。

外分泌功能: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各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帮助消化食物。

胰腺切除后功能会受影响吗?

需要看切除的是胰腺的哪个部位。胰腺的不同部位分布着不同的细胞,如胰岛细胞多分布在胰体尾,所以胰体尾被切除时,内分泌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当然也跟切除胰腺多少有关。

胰腺功能取决于质和量。质方面无法控制;量取决于胰腺被切除多少,有研究表明保留40%以上的胰腺组织,对血糖影响较小。因为胰腺功能有一定代偿作用,剩余的胰腺能承担起全部的胰腺功能。如果切除胰腺大于60%,则会有两方面影响:一是胰腺分泌的消化酶缺失导致消化功能受损,患者容易消化不良;二是胰腺分泌的胰岛素等减少或缺失,患者出现糖尿病。

胰腺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有B超,但普通B超可能会因胰腺是腹膜后位器官以及肠道气体干扰而影响评估效果。一般推荐增强CT、磁共振、超声内镜等。

胰腺肿瘤就是胰腺癌吗?

不是所有长在胰腺里的肿瘤就是胰腺癌,胰腺肿瘤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良性肿瘤: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

低度恶性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胰腺囊性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癌都会表现为胰腺占位,但胰腺癌相对于前两者来讲,其发病机制、治疗策略、总体生存率和预后等都有所区别。胰腺癌这类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易复发。

良性肿瘤是否可以置之不理?

这取决于良性肿瘤的性质。有些是纯良性肿瘤,不存在恶变的风险,如肝囊肿、肾囊肿,这类肿瘤则无需干预;有些良性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会有恶变的可能,即使没有进行手术治疗,也要密切随访。

胰腺疾病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哪些?

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后两种均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 开腹手术:需要剖开患者腹部,创伤较大。

🔹 腹腔镜手术:无需开腹,只需在肚子上打几个5至12mm左右的小眼,然后利用腹腔镜特殊的器械,完成手术操作。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视野能放大4-6倍。

🔹 机器人手术:无需开腹,且医生无需上手术台,无需碰手术刀,只需操控控制杆即可进行手术。相比于开腹手术,机器人视野能放大10倍甚至更高,解剖结构更清晰,且机械臂自由度高,操作更灵活、精细,术后并发症风险更小。

手术方式没有优劣之分,每种手术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选择哪种手术方式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患者术后该如何管理?

🔹 健康饮食:少食多餐、营养均衡、戒烟戒酒、细嚼慢咽。

🔹 定期随访:做完手术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还需定期随访,看是否有新发肿瘤。

胰腺囊性肿瘤

胰腺囊性肿瘤是怎样的?

胰腺囊性肿瘤是囊性,成分为液体的病灶,根据液体成分主要分为浆液性和粘液性。肿瘤较小时,没有明显症状;增大时,可能会出现压迫症状或伴发胰腺炎。

胰腺囊性肿瘤的发病率高吗?

发病率高低取决于两方面:

胰腺囊性肿瘤在人群中真正的发病率;胰腺囊性肿瘤的检出率。

随着医疗技术、经济水平、人民健康意识、体检普及度等多方面的提高,检出率越来越高。

胰腺囊性肿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徐晓武教授:

目前尚不清楚,少部分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

胰腺囊性肿瘤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呢?

不是所有胰腺囊性肿瘤都需要手术。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基于以下几点:

🔹 肿瘤性质:如果是纯良性肿瘤,则无需干预;如果有明显症状、确诊或可疑恶性的肿瘤均推荐手术治疗。

🔹 手术风险:如果肿瘤位于胰体尾,术后并发症危害性相对较小,但若肿瘤位于胰头,手术难度大,且术后并发症危害大。需要专业团队对手术风险进行精准评估。

🔹 患者情况:如果患者年龄较大,一般条件较差,可采取保守治疗;若患者年轻,一般情况较好,建议积极治疗,减少肿瘤恶变的风险。此外,也要看患者是否有积极治疗的意愿。

🔹 随访条件:如果患者不具备规律随访复查的条件,建议积极治疗。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怎样的?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这类细胞遍布全身(除了头发、指甲等角质化部位),所以该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最常见于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大类肿瘤的统称,它包含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以及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有哪些症状?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根据其分泌激素的能力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类,功能性瘤会大量分泌激素,产生相应症状;非功能性瘤不产生激素,因此早期难以发现,多数患者发现时合并远处转移。

依据激素的种类,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包括:

🔹 胰岛素瘤:胰岛素大量分泌,可导致顽固性低血糖,此类病最常见;

🔹 胃泌素瘤:症状常表现为胃溃疡、上腹痛、腹泻;

🔹 胰高血糖素瘤: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糖尿病、游走性红疹、恶病质;

🔹 血管活性肠肽瘤:较为罕见,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水泻、低血钾、脱水、胃酸缺乏;

🔹 生长抑素瘤:可表现为糖尿病、胆结石、腹泻;

🔹 促肾上腺皮质素瘤:症状为库欣氏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痤疮、满月脸、继发性糖尿病、向心性肥胖、高血压、骨质疏松等。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生存期长吗?

生存期长短与疾病分期有关。如果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在早期被发现,肿块较小且没有转移,生存期可以达到10年以上。但实际上,超一半患者被确诊时已经存在肝脏转移。不过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肝脏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能达到50%以上。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目前能明确发病因素的肿瘤很少,多数肿瘤的发生都是基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网友提问

请问术区积液如何处理?

胰腺手术后发生术区积液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果患者出现发烧、腹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一般进行穿刺引流便可解决;如果患者未感到异常,可不用干预,一般几个月后,积液会自行吸收。

胰腺中段切除手术是怎么回事?

这其实涉及到胰腺功能保留的概念。胰腺产生的胰液一般会通过胰管流到十二指肠内,当胰腺颈部或体部等中间部分病变,就需要切除这一部分,而当中间胰管断开后,胰液就无法到达十二指肠。此时手术便有两种选择:

🔹 胰体尾部全部切除:从病变的地方开始,剩余的胰腺部位都切除。但会造成胰腺组织切除过多,导致胰腺功能受损。

🔹 胰腺中段切除:只切除中间病变的部位,保留胰头部和胰尾部,然后在断开的地方进行胰肠/胰胃吻合,但目前胰胃吻合很少做了,一般还是做胰肠吻合。这种术式可以最大程度保留胰腺组织和功能,但手术难度较大,且术后很容易出现胰瘘、出血、腹腔感染等风险。

经常随访做检查,会受到辐射影响吗?

影像学检查中,X光和CT检查有辐射,超声和磁共振检查没有辐射。但是磁共振检查耗时较长,且有些患者不适应密闭空间,远不如CT扫描方便快捷。而且,半年一次CT检查,其辐射危害可以忽略不计。

总结

多关注医疗科普,多关注身体健康;

重视体检,做到早诊早治;

当疑似或确诊为胰腺疾病时,建议选择正规医院的专业团队进行诊治。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