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英雄凯旋。神州十三号航天员今日归航,载誉回家!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16日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返回地面,圆满完成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天地往返任务,从中国空间站载誉而归。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据@央视新闻,神十三返回舱着陆后,经医监医保人员确定,三名航天员身体状态正常。
记者了解到,“湖北造”在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途中继续为其护航。飞船舱体特种橡胶密封件由在鄂央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四十二所研发,可以承受零下120度到200度的使用温度。
神舟十三号返航全过程↓↓↓
航天员正在返回舱值守,等待返航
神舟飞船的构成:神舟飞船是三舱结构,前面是轨道舱,中间是返回舱,后面是推进舱。上升和返回阶段,航天员都是留在返回舱里。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神舟飞船要经历关键的四步。
第一步是进行轨返分离和返回制动。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里,神舟飞船要完成一系列动作。第一次调姿,飞船相对前进方向逆时针转90°,变成横向飞行状态,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紧接着第二次调姿,剩下的两舱组合体继续逆时针转90°,和初始状态比等于掉了个头,变成了推进舱在前,返回舱在后,同时飞行姿态也从水平飞行变成了有一个仰角。随后,推进舱发动机点火,进行返回制动,飞船开始减速,进入到返回轨道。
第二步是推返分离。在距离地面145公里时,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返回舱独自回家,在距离地面大约100公里左右,再入大气层。随着空气密度越来越大,返回舱周围被火焰包围,看上去像一团火球。这期间还会经历5分钟左右的黑障区。
第三步是开伞。在距离地面10公里处,这时,空气已经足够稠密,1200平米的大伞打开,带着飞船返回舱继续减速。
最后第四步,在距离地面还有1米时,反推发动机点火,最后给飞船一个向上的力,飞船安全落地。
动画模拟着陆过程
第一次调姿开始
第二次调姿开始
返回制动开始,发动机点火让飞船减速
返回制动结束,进入惯性滑行阶段
东风着陆场地广人稀,视野开阔。空中和地面分队正在赶往目标地点
推返分离
“黄河发现目标”
返回舱落点第二次预报发出
返回舱出“黑障区”
返回舱落点第三次预报发出
返回舱附近冒出白烟是在排除多余燃料
进驻天宫、太空漫步、天宫授课、太空过年……在轨的180多天里,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创下多个“首次”:首次太空跨年、首次在太空过春节、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首次在轨驻留长达6个月……
△官宣祝贺!神十三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太空出差半年来
“超长待机三人组”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是如何度过的?
一起回顾“神十三”的太空记忆
↓↓↓
“大家好,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2021年10月14日
神十三航天员乘组正式亮相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在见面会上
面带自信的笑容向大家问好
“妈妈,给我摘颗星星回来”
2021年10月15日
出征仪式上
王亚平的女儿被高高举起
在人群中含泪为妈妈加油
“成功‘接头’,入住‘天宫’”
2021年10月16日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交会对接三人首次在核心舱内的镜头前向全世界人民问好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2021年11月7日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先后出舱
王亚平迈出中国女性
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天宫课堂,干货满满”
2021年12月9日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启
“感觉良好”乘组变身“太空教师”
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
同学们抛出的一个个有趣提问
航天员们统统接住
“二次出舱,感觉依旧良好”
2021年12月26日
“感觉良好”乘组再次“感觉良好”
航天员叶光富、翟志刚先后出舱
进行第二次出舱活动
“新年礼物,宇宙级画展”
2022年的第一天
中国空间站首次举办天宫画展
传递孩子们的梦想
点燃更多人追梦圆梦的星火
“春节,在太空看祖国”
2022年1月31日
“感觉良好”乘组在中国空间站
贴福字,写春联,迎春节
除夕夜
中国空间站过境祖国上空
惊喜又浪漫
“闹元宵,尽显才艺”
2022年2月15日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现身”《2022年元宵晚会》
王亚平以古筝弹奏《茉莉花》
翟志刚和叶光富送上太空灯谜
“再次开讲,来点新花样”
2022年3月23日
“天宫课堂”第二课再次开讲
这次,请来了“顶流助教”冰墩墩
中国航天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我们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
欢迎航天英雄们回家!